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在“2017中國好書”頒獎盛典活動中,揭曉了5大類共29種年度好書,中國出版集團公司《詩的八堂課》(商務印書館出版)《全球景觀中的中國古代藝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榮膺文學藝術類“2017中國好書”。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為文學藝術類獲獎單位頒獎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詩的八堂課》,江弱水 著,商務印書館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推薦理由:《詩的八堂課》以系列講座的形式,徵引古今中外的詩作與詩論,就博弈、滋味、聲文、肌理等話題,討論詩的發生學、鑑賞論、價值觀等方方面面。每一講都以獨具魅力的作品,用別開生面的分析,給讀者感性與知性的雙重滿足。既能用於學詩入門,也可作為詩學進階。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我的書不過是想領大家走向詩的世界,認識其“室家之好”、“宗廟之美”。《楞嚴經》上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我這八堂課不過是指月的手指,希望讀者能沿著我的指向,去看天上那一輪詩的月亮。——江弱水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著名導演、演員柳雲龍朗讀《詩的八堂課》中王安石《南浦》

試讀片段

我們平常說一首詩好,怎麼好?有味道。中國人對世界的感覺,每每從身體出發,而尤重味覺。西方人也講口味,如錢鍾書所說的,西語裡“文藝鑑賞力”和“口味”是同一個字(taste),但兩千年裡,西方哲人都抬高視覺、聽覺,而貶低味覺,對舌頭的感官審美一直持不大信任的態度。柏拉圖把美說成視覺和聽覺所生的快感,不及其餘。黑格爾也認為藝術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視覺和聽覺,至於嗅覺、觸覺、味覺,與藝術欣賞全不相干。毛姆1901年筆記裡的一段話,似乎有針對性:“現在流行鄙視味覺及其享受,但實際上,味覺比審美本能更重要。人若沒了審美感,依然可以輕鬆快樂地度過一生,但若沒了味覺可就難過了。”西方人鄙視味覺,是不是他們吃得不好呢?希臘人吃得確實簡單,但羅馬人酒池肉林的很豐盛。北歐人被認為是味覺的垃圾桶,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卻是美食的國度。《堂吉坷德》裡桑丘的兩個親戚品一桶酒,一個辨出有皮革味,一個辨出有鐵味,惹得眾人訕笑,都以為是胡說八道,結果酒桶倒幹,桶底發現一把繫著皮帶的鐵鑰匙。可見至少拉丁民族的味蕾之精細,一點都不在我們中國人之下。

但我們中國人喜歡講“味道”。“道”可以“味”,“味”能成“道”,我們哪怕進行玄學的思考,也要徵用舌頭。久而久之,中國人的感性經驗發展出一套極為獨特的對味道的細膩分析和精微把握。最終,我們用視覺和聽覺來評鑑賞析的一切藝術,都可以用舌頭代勞。

《全球景觀中的中國古代藝術》,巫鴻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著名導演、演員柳雲龍宣讀獲獎圖書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推薦理由:全書從“全球美術史”的視點,分四部分對中國古代美術的重要特點進行反思,並結合考古發現和對傳世藝術品的解讀,闡述傳統中國美術對整體人類美術史做出的貢獻,確定中國美術既有鮮明的文化特性,同時又有源遠流長、深具影響的一些基本線索。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全球視野”指的是一種新的觀念。原先我們所熟悉的中外比較性研究,往往是把兩種藝術現象、文化現象單獨拎出來,比較它們的異同,研究它們相互的接觸和影響。但在這本書裡,我希望讀者能夠想象一個“全球景觀”的概念,好比我們參觀一家博物館,看到裡面把人類文明的各個時期的各種藝術傳統陳列在一起。也就是說,世界上那麼多種類的藝術傳統合在一塊兒,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全球藝術”。——巫鴻

書中插圖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河北宣化張文藻夫婦合葬墓(M7)中後室西壁的“掌燈關門圖”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歐洲暴露在地面上的墓葬: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圖片

試讀片段

問題:能否請您談一談“全球美術史”與“全球史”的關係?

巫鴻:我對你所提問的“全球史”並不太瞭解,但就其基本動向而言,二者之間是有一定關係的。“全球史”的概念並不像“全球美術史”那麼新,多年以來學界有所探討,比如全球政治、經濟之類的,各國之間的聯繫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就“古代”而言,對於全球的歷史研究可能還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個人認為“全球美術史”研究與“全球史”研究是有關係的,主要因為“美術史”也是一門歷史學科,歸屬於“全球史”之中。對於不瞭解“美術史”的人來說,也許更多地想到“美術”的概念,但對於“美術史”研究者來說,其關注的重點仍然是“史”。

問題:中國書法研究主要是對某個人或某件作品的個案研究,您對個案研究的方法怎麼看,是否能給我們講講研究的思路?

巫鴻:作為一名老師,我個人是比較強調個案研究的。無論是進行歷史研究或是文獻研究,總是需要從小做大,基礎要打紮實,所以一般都要從個案入手開始研究。但是在進行個案研究之前要分析研究的可行性,比如有些材料並不具備研究的條件,所以要思考個案的選擇及它所具有的代表性等問題。我認為個案研究是做學問必須經歷的途徑。學問有很多層次,基礎的研究很重要,然後可以越做越寬,開闊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在書寫的文字符號之外還兼具美學及藝術性。從這個層面來講,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書法藝術,比如在伊斯蘭建築上裝飾的書法藝術。讓文字通過書寫轉變為藝術,這個問題可以跳出中國文化圈進行討論,通過比較聯繫交流互動,可以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進入另一個層面。

頒 獎 現 場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李潘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入圍圖書《火槍與賬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鑑若長河: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

出版國家隊斬獲2種“2017中國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