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日前,由山西經濟日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共同主辦的“汾酒杯·山西賦”賦文學大賽圓滿落幕,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憑藉一首《板山賦》,一路過關斬將,經過評審組專家嚴謹細緻的初選、初評、複評、終評環節,斬獲二等獎殊榮。

板山賦

王剛

武乡新锐作家王刚《板山赋》斩获“汾酒杯·山西赋”大赛二等奖


夫板山①者,蜚聲上黨,鑲玉太行。名緣兀立如玉板,望出摩接於穹蒼。峰儀偉巍,雄縱天下之脊;物華璀璨,瑰富蒼生之鄉。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歲序丁酉,節暨重陽。承諸子之雅望,同清覽於美疆。徹石為蹬,雲徑堪通絕頂;榫木連枋,翼亭以接扶桑②。觀夫混沌一線,揮盤古之鑿斧③;屏帳五彩,浣織女之霓裳④。湯谷十日出浴,半掩朱丹⑤;羲和六龍徘徊,浮搖赤芒⑥。斯時也群山黔首,浮槎滄海⑦;秋嵐盈袖,濯足河漳⑧。俄爾峰頭泛火,數點胭脂蘸碧落;石壁漪霞,一襲赤錦衣重岡。繼則鮫綃漸褪⑨,金輪大光。大佛慈顏酣臥;眷侶裾角飛揚⑩。焦神斬惡,龍爪左右零落⑪;周公鬥女,桃花上下徜徉⑫。擎天一柱,嵥豎屹崒⑬;太淵千尋,幽邃沆碭⑭。迷羊徑之樵雲,沁茶壺之茗香⑮。千巖壁立齊俯首,萬壑騖趨競華裳⑯。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若夫草擎仙露,蟲鳴幽簧。商調⑰輕吟,長天雁歸猶字;松泉亂沸,幽廊葉瘦仍蒼。秋葉之綺美,豔同染血;林木之深秀,變乃經霜。映千林之焰焰,綴一徑而煌煌⑱。傲嚴霜以絢爛,發萬類之華章。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憶往昔雲嘯鳴鏑⑲,魯陽揮戈返日;風捲大纛,周武堅冰渡黃⑳。抗日救國,揭竿周凝萬眾;保家守土,烽火遍燃千嶂。爾其意疏狂,語鏗鏘。融犁為劍,斫木為槍。即墨火牛,黃崖洞敵頑獻首;海島田客,花兒堖壯士流芳。險峰峻極,志士縱橫馳騁;鐵壁巋然,強梁辟易膽喪。丹心持正義以恢弘,石堡證歲月之滄桑。身共皮囊之朽化,氣同山嶽以恆長!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嗟其鱗傷之士,凜凜其壯;扶疏之木,灼灼其彰!何則?蓋志所冀望,心若明光矣。冀望之所適,亡其艱而趨其的;明光之所守,卻其懦而舉其剛。翳霧茫茫乎既盡,行路漫漫其未央。御浩宇之長風,法乾行健;化空山之靈雨,厚德載常。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註釋:

板山,位於山西省武鄉縣東部,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是休閒旅遊、消夏避暑和攝影登高的良好選擇。其最高峰花兒堖,海拔2008.5米,為南太行主峰之一。

扶桑:原指神話中的樹木,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語出《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晉左思《吳都賦》“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

古代神話傳說:宇宙混沌,是盤古用神斧開闢天地,使之分離,並化身為山川萬物。

浣:洗衣。 霓裳: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為裳。《楚辭·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湯谷:即“暘谷”,神話傳說中太陽昇起之處。《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丹:丹丸。

羲和:相傳為太陽神的駕車手。《廣雅·釋天》:“日御謂之羲和。”《初學記》引《淮南子·天文訓》:“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許慎注曰:“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 芒:光芒。

黔:黑色。槎:木筏。

濯:洗。河漳:黃河與漳河的並稱。 清姚鼐《祭林編修澍蕃文》:“路遠荒忽兮天茫茫,去海隅兮超河漳 。”

鮫綃:亦作“ 鮫鮹 ”。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亦借指薄絹、輕紗。 南朝梁任昉 《述異記》捲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大佛:指臥佛山。遠觀儼然臥佛,故名之。 眷侶:指情侶峰。民間尚有傳說流傳。

板山有左龍爪臺和右龍爪臺。相傳古有惡龍為虐,民不堪受,有神老焦爺與之鬥,斷其兩足落於板山,後斬而勝之。

相傳周公為降服桃花女,與之大戰,血染溝渠。今黎城有桃花寨、上赤峪、下赤峪存。 徜徉:安閒自得貌。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嵥豎:高聳獨立。 屹崒:亦作“屹崪”,高峻貌。《文選·郭璞〈江賦〉》:“虎牙嵥豎以屹崒,荊門闕竦而磐礴。”李善注:“屹崒,高峻貌。”

太淵:神話傳說中的天池。 元袁裒 《求志賦》:“御飈輪以登太淵兮,叩招搖以周旋。” 幽邃:幽深,深邃。 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羊徑,茶壺均為山名。

騖趨: 爭相趨附。嚴復《〈古今文鈔〉序》:“而海內學子之所騖趨,亦曰以是新術於吾之舊鵠最便。”

商調:樂曲七調之一,其音悽愴哀怨。

焰焰:明亮貌;鮮明貌。 煌煌:光彩奪目貌。

鳴鏑就是響箭,它射出時箭頭能發出響聲,具有攻擊和報警的用途,也借指戰亂。語出《史記·匈奴列傳》:“ 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晉書·后妃傳論》:“中原陷於鳴鏑,其兆彰於此焉。” 宋代王安石 《英德殿上梁文》:“兒郎偉,拋梁北,邊頭自此無鳴鏑。”

《淮南子》卷六覽冥訓:“武王伐紂,渡於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疾風晦冥,人馬不相見。於是武王左操黃鉞,右秉白旄,瞋目而捴之曰:"餘任天下,誰敢害吾意者!"於是,風濟而波罷。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捴之,日為之反三舍。”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

戰國時期,燕將樂毅統帥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齊國瀕亡,田單困守即墨,後以火牛陣破敵復國。

黃崖洞保衛戰是1941年11月9日至20日,中國八路軍為保衛在黎城縣創建的兵工廠進行的一次成功的堅守防禦戰鬥,以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績,開創了中日戰況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紀錄。

田客指田橫五百士。田橫是秦末群雄之一,漢劉邦統一天下後,田橫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不肯稱臣於漢,守義不辱自殺。海島五百部屬聞田橫死,亦全部自殺。後世稱之為“田橫五百士”。其寧死不屈的精神,廣後人的讚揚,尤其是戰亂之時或民族危亡的關心,更成為激勵人們堅決抵抗的榜樣。

1941年11月18日,在黃崖洞保衛戰中居板山第一守備區的特務團二連二排三班戰士溫德盛、張仁成、王守城三人不甘被日軍所俘,在花兒堖毅然跳崖,捨身殉國。

強梁:形容強橫兇暴的強盜。語出《道德經》:“強梁者不得其死”。 辟易:退避 (多指受驚嚇後控制不住而離開原地)。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恢弘:發揚。諸葛亮《出師表》:“恢弘志士之氣。”

扶疏:枝葉茂盛,疏密有致。 灼灼:明亮,鮮明。

歸:往,去。《廣雅·釋詁一》:“歸,往也。” 亡:通“忘”,忘記,輕視。的:目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人主之聽言也,不以功用為的,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

法:效法,遵循。《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坤·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常:恆久不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準則,即倫常。

2017年12月上浣於武鄉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作者簡介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他握得直尺刀鋸,是為居室工匠。

他扛得鍬钁耙鋤,是為地道務農。

他寫得詩詞歌賦,是為文壇才子。

——史志鋒語

武鄉新銳作家王剛《板山賦》斬獲“汾酒杯·山西賦”大賽二等獎

太行飛雪,本名王剛,武鄉人氏。素居鄉野,躬事桑麻,慎行訥言。任意氣而好書,喜閱讀而不求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