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白菜絲,一碟小鹹菜,一碗白米粥,這生活!

 

一盤白菜絲,一碟小鹹菜,一碗白米粥,這生活!

(網絡配圖)

  我們華北晚秋,收大白菜的季節,農民一車一車往家拉。粗獷的農婦做菜,拎出一棵來,三下五除二,“嚓嚓嚓”,就剝扔掉了三分之二,單剩下白嫩多汁的菜心。

  不過那是年輕人的做派,早年的人,像我娘和我奶奶,什麼也不肯輕易丟棄,怕糟蹋東西,也怕折了福氣。即如一棵白菜吧,也要珍惜,從裡到外,變盡花樣做著吃。

  記得當初剛成家,腦子裡一邊放我娘當初做菜的慢鏡頭,一邊慢慢把大白菜洗淨、剝開,切下菜頭放一邊,不用;把剩下的白菜幫切成像眼塊兒——這時候我才知道叫像眼塊,那時看多了數學老師講課,光知道這叫菱形。細鹽醃上半個時辰,擠出菜水,炸辣椒油,往裡一倒,“ 啦”有聲,再倒上一點香醋,酸、辣、鹹、鮮,四味俱全,端上桌去,和先生舉杯邀明月;酒有微醺,再把菜頭的嫩葉切絲,肉切絲,坐鍋,放底油,花椒大料蔥薑蒜煸香,肉絲翻炒斷生,嫩葉下鍋,醬油、鹽,將出鍋點一兩滴——千萬不要多——香醋,就是一盤怪好吃的熱炒菜絲,用來下面,頂美味。

一盤白菜絲,一碟小鹹菜,一碗白米粥,這生活!

(網絡配圖)

  就這兩道菜,奠定了我在家裡的美食家地位。

  我奶奶在世的時候,每年收大白菜時,都會掉下許多散落的葉子,她收拾起來,洗乾淨,控水,曬乾,層層疊疊收起來。

  要過年了,我奶奶就把這些乾菜拾掇出來,洗淨、泡發、剁碎,加上蔥花、薑末兒、食鹽和一點點肉,拌成餡包餃子吃,放進粉條和凍豆腐,比鮮白菜柔韌,有咬頭,倒更好吃。春天青黃不接,家裡的大白菜已經消耗殆盡,乾菜大顯身手的時候就到了,泡發,辣椒幹炒,又香又韌,能頂好一陣子。

一盤白菜絲,一碟小鹹菜,一碗白米粥,這生活!

(網絡配圖)

  一到冬天,就有老太太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地吆喝:“酸白菜——”我娘聽見了,就說,“甭買那個,我給你們做!”她從窖藏白菜裡挑出幾棵不那麼瓷實的,一劈兩半兒,把水加花椒大料燒開,放入大白菜,再把熱湯和白菜一股腦倒進小菜缸裡,小菜缸必須刷洗乾淨,沒有星點油膩,否則菜易壞。蓋好蓋子,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三五天就好了。我娘說這叫“糟黃菜”,很有道理。糟好的白菜黃中透亮,味酸醒口,確是“黃”菜。其實能糟的不光是大白菜,春不老、蘿蔔纓都可以。糟好的黃菜用來油潑涼拌,放辣椒油,是可口的下酒菜;炒肉片,就是有名的“酸菜肉”,用來下飯;或是黃菜切絲,肉切絲,先把肉炒得焦香,再放入酸白菜,炒好後起鍋,再煮麵條,做面滷,就是我們家的酸菜肉絲麵!除此之外,若是病了,嘴巴淡淡的,大魚大肉又不想吃,就做一碗酸菜絲疙瘩湯。湯清如奶,疙瘩小如米粒,上面漂浮細細的酸菜絲,幾滴黃亮的香油,就是一碗暖胃趕寒的清淡飯食。

一盤白菜絲,一碟小鹹菜,一碗白米粥,這生活!

(網絡配圖)

  一棵大白菜,吃了四十多年,到現在仍在吃。我對生活的要求不高,閒來無事,無所用心,面前一盤白菜絲,一碟小鹹菜,一碗白米粥,一口口吃將來。這日子,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