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他乡与故乡,都是异乡

写给在江湖里漂泊的你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年纪真的蛮大了,还是早熟早衰,如今总是在考虑生命的去处与归处、我是谁、人类不过殊途同归那么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它们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更缠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每一年,都有朋友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或者去别的地方,每一年,都有非常好的朋友结婚或者生小孩,身边的人,开始沿着命运的河流,蜿蜒地、缓缓地流向一个归处,去成为自己最终要成为的那个人。

当然,还有更多的像我一样的人,我们还漂泊在这江湖里。

故乡,也变成了回不去异乡,他乡,是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他乡与故乡,都是异乡,哪里都不属于,前路茫茫,也可以得过且过的,也盼望命运河流湍急,一个水流,把我挤入意外的归宿。

然后呢,也还是日复一日,挣钱,挥霍;工作,喝酒;大笑,哭泣;恋爱,失恋;旅行,宅。从青葱年少,到发际线往后退了2cm,你开始叩问自己——

活着,安身立命,你可以不结婚不生子,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你想要的生活,然后呢,归宿在哪里?如何体面地、安稳地迎接人生的下半场?像我这样的异乡人,究竟该怎样度过一生。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带着对人生与命运的种种疑问,我前两天看了一部很特别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中缅边界的一个云南傣族寨子,城市打工的妈妈返回云南傣族乡间,女儿作为留守儿童,身上有很多毛病:爱撒谎,玩手机,与同学争执,跟老师唱反调,还偷寺庙的钱。这位妈妈,面对家乡的封闭与落后,女儿的种种问题,内心就很崩溃。

她也很想一走了之,既然呆在家里没有用,还要忍受乡里人的闲言碎语,那我回城里赚钱好了。

当然,影片的最后,她没有走。女儿的好朋友,患了红斑狼疮,因为寨子的愚昧无知不能及时救治而死亡。女儿好友之死打破她们的隔阂,最终母女走进深幽钟乳洞,佛像前起舞,哀悼亡灵,也连系起彼此灵魂。

片子叫做《米花之味》。

故事从女主回家开始讲起,云南乡间蜿蜒的路,蓝天白云,音乐超级好听,她开着车,回到家乡。

影片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故意卖惨,有些地方还令人会心一笑。虽然发生在云南边境,却让人看出了日本是枝裕和的味道,人物缓缓生活着,吃饭、睡觉、谈话、走路、洗碗、跳舞,在一种平淡的暗潮里,跟生活达成了某种和解。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影片里有个对话我印象深刻,对于女儿的不争气,她痛心疾首,她说:你知道城里的小孩有多努力在念书吗,就算这样努力念书也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你以后进了城连清洁工都没人要。

女儿也怒了:谁说我要进城了,我要一辈子住在这里。

她也不知说什么好。

生活中,难免有命运迷宫,你以为选择了对的道路,兜兜转转好比鬼打墙,你就会问自己,我所认为正确的,是真的正确吗?我改变了什么呢?我不能改变的那些,好像真的要相伴一生了啊。

一如,女主本想离开这里,开车到机场,又返回。

年轻时,总想着去处,人到中年,开始忧虑起归处。

我,自在如风的少年,回家这个行为动作,于我而言,已经历过一场变迁,在不同的年纪里,我能想起的画面和它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一开始,我逃离了它。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后来,我发现,外面的世界大是大,也不太好混,有段时间,我就在异乡与故乡之间来来回回,这边呆腻了,就去那边呆一呆。

又长大了一些,虽然不好混,但也没有那么焦躁了,回家,不是回去撒娇,是想回去看一看,歇一歇,是想在残酷艰辛里,回到温暖的家乡,让自己可以柔软下来。

再后来,回家的频率变低了,外面的世界好像也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难,但每一次得以回家的机会,都令人格外珍惜,因为那里是组成我的一部分,让我明白,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年少时一直漂泊的人,会落向何处?有人发了财,成了油腻鸡贼的中年;有了落叶归根,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有人终身坎坷,却渐渐看开。

对我们江湖儿女来讲,故乡,是回不去了,但你的血液里流淌着故乡的基因,刻着家人的烙印,它们将与你相伴一生,形成了你何以是你,你何以自处的基础。

但你要知道,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看看电影就明白啦,其实没有那么激烈的矛盾,不是谁向谁低头,不是牺牲梦想,不是割舍自己,就是和解了,还是那句话——你与命运,打个平手,就算你赢。

影片里,她们母女俩偷偷溜进了溶洞,跳起舞,祭奠逝去的亡灵,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最后会有的模样啊。

所有的隔阂会在柔软里消解,灵魂里的每一个部分,互相撞击过后又井然有序地排列开来,不再纠结拧巴,我们最终会成为我们应该成为的人,过上我们最该拥有的生活。

你也许还想看

文艺、情感、电影、八卦、生活

快快扫二维码关注有趣、有料的我

(ID:sweetpotato521)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