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的異鄉人,該怎麼過一生?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他鄉與故鄉,都是異鄉

寫給在江湖裡漂泊的你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年紀真的蠻大了,還是早熟早衰,如今總是在考慮生命的去處與歸處、我是誰、人類不過殊途同歸那麼意義何在?這樣的問題,它們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纏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每一年,都有朋友離開北京回到家鄉或者去別的地方,每一年,都有非常好的朋友結婚或者生小孩,身邊的人,開始沿著命運的河流,蜿蜒地、緩緩地流向一個歸處,去成為自己最終要成為的那個人。

當然,還有更多的像我一樣的人,我們還漂泊在這江湖裡。

故鄉,也變成了回不去異鄉,他鄉,是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他鄉與故鄉,都是異鄉,哪裡都不屬於,前路茫茫,也可以得過且過的,也盼望命運河流湍急,一個水流,把我擠入意外的歸宿。

然後呢,也還是日復一日,掙錢,揮霍;工作,喝酒;大笑,哭泣;戀愛,失戀;旅行,宅。從青蔥年少,到髮際線往後退了2cm,你開始叩問自己——

活著,安身立命,你可以不結婚不生子,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你想要的生活,然後呢,歸宿在哪裡?如何體面地、安穩地迎接人生的下半場?像我這樣的異鄉人,究竟該怎樣度過一生。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帶著對人生與命運的種種疑問,我前兩天看了一部很特別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中緬邊界的一個雲南傣族寨子,城市打工的媽媽返回雲南傣族鄉間,女兒作為留守兒童,身上有很多毛病:愛撒謊,玩手機,與同學爭執,跟老師唱反調,還偷寺廟的錢。這位媽媽,面對家鄉的封閉與落後,女兒的種種問題,內心就很崩潰。

她也很想一走了之,既然呆在家裡沒有用,還要忍受鄉里人的閒言碎語,那我回城裡賺錢好了。

當然,影片的最後,她沒有走。女兒的好朋友,患了紅斑狼瘡,因為寨子的愚昧無知不能及時救治而死亡。女兒好友之死打破她們的隔閡,最終母女走進深幽鐘乳洞,佛像前起舞,哀悼亡靈,也連繫起彼此靈魂。

片子叫做《米花之味》。

故事從女主回家開始講起,雲南鄉間蜿蜒的路,藍天白雲,音樂超級好聽,她開著車,回到家鄉。

影片沒有苦大仇深,沒有故意賣慘,有些地方還令人會心一笑。雖然發生在雲南邊境,卻讓人看出了日本是枝裕和的味道,人物緩緩生活著,吃飯、睡覺、談話、走路、洗碗、跳舞,在一種平淡的暗潮裡,跟生活達成了某種和解。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影片裡有個對話我印象深刻,對於女兒的不爭氣,她痛心疾首,她說:你知道城裡的小孩有多努力在唸書嗎,就算這樣努力唸書也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你以後進了城連清潔工都沒人要。

女兒也怒了:誰說我要進城了,我要一輩子住在這裡。

她也不知說什麼好。

生活中,難免有命運迷宮,你以為選擇了對的道路,兜兜轉轉好比鬼打牆,你就會問自己,我所認為正確的,是真的正確嗎?我改變了什麼呢?我不能改變的那些,好像真的要相伴一生了啊。

一如,女主本想離開這裡,開車到機場,又返回。

年輕時,總想著去處,人到中年,開始憂慮起歸處。

我,自在如風的少年,回家這個行為動作,於我而言,已經歷過一場變遷,在不同的年紀裡,我能想起的畫面和它所代表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一開始,我逃離了它。因為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後來,我發現,外面的世界大是大,也不太好混,有段時間,我就在異鄉與故鄉之間來來回回,這邊呆膩了,就去那邊呆一呆。

又長大了一些,雖然不好混,但也沒有那麼焦躁了,回家,不是回去撒嬌,是想回去看一看,歇一歇,是想在殘酷艱辛裡,回到溫暖的家鄉,讓自己可以柔軟下來。

再後來,回家的頻率變低了,外面的世界好像也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麼難,但每一次得以回家的機會,都令人格外珍惜,因為那裡是組成我的一部分,讓我明白,我是誰,我來自哪裡。

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该怎么过一生?

年少時一直漂泊的人,會落向何處?有人發了財,成了油膩雞賊的中年;有了落葉歸根,從哪裡來,又回哪裡去;有人終身坎坷,卻漸漸看開。

對我們江湖兒女來講,故鄉,是回不去了,但你的血液裡流淌著故鄉的基因,刻著家人的烙印,它們將與你相伴一生,形成了你何以是你,你何以自處的基礎。

但你要知道,這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看看電影就明白啦,其實沒有那麼激烈的矛盾,不是誰向誰低頭,不是犧牲夢想,不是割捨自己,就是和解了,還是那句話——你與命運,打個平手,就算你贏。

影片裡,她們母女倆偷偷溜進了溶洞,跳起舞,祭奠逝去的亡靈,其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最後會有的模樣啊。

所有的隔閡會在柔軟裡消解,靈魂裡的每一個部分,互相撞擊過後又井然有序地排列開來,不再糾結擰巴,我們最終會成為我們應該成為的人,過上我們最該擁有的生活。

你也許還想看

文藝、情感、電影、八卦、生活

快快掃二維碼關注有趣、有料的我

(ID:sweetpotato521)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