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上海人

上海與上海人

作者 |霽顏

能在城市前面加上“大”字的,恐怕只有北京和上海了。

然而,“大上海”在“不大”的北京面前,也不敢“裝大”。一般地說,上海人都不大看得起外地人,卻唯獨不敢小看北京人。

上海作家王安憶在《兩個大都市》坦言,就連北京、上海兩地的風,都有大小之別。

“颳風的日子,風在北京的天空浩浩蕩蕩地行軍,它們看上去就像是沒有似的,不動聲色的。然而透明的空氣卻變成顆粒狀的,有些沙沙的,還有,天地間充滿著一股嗚聲,無所不在的。

上海的風則要瑣細得多,它們在狹窄的街道與弄堂索索地穿行,在巴掌大的空地上盤旋,將紙屑和落葉吹得溜溜轉,行道樹的枝葉也在亂搖。當它們從兩幢樓之間擠身而過時,便使勁地衝擊了一下,帶了點撩撥的意思。”

從北京、上海的風中都能窺探出兩個大城市間的不同。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上海與上海人,感興趣的朋友請自行閱讀P140~223。

上海與上海人

1953年,美國學者羅茲·墨菲把上海稱之為“現代中國的鑰匙”,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正如美國不能沒有紐約,中國也不能沒有上海。上海是長江流域的龍頭,而長江流域則是中國經濟的脊樑。

在六七十年代人的心目中,上海總是代表著優秀和先進,代表著最正宗的現代工業文明。這是他們從上海貨那裡獲得的最直觀的感受和結論。

上海與上海人

▲上海磁懸浮列車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生活中每一點改善都是上海和上海貨賦予的。

聽長輩說,那時,能擁有一塊上海牌手錶、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或一架蝴蝶牌縫紉機,就能讓人羨慕不已;請別人吃一顆大白兔奶糖,也比現在請吃大魚大肉、滿漢全席有面子。

上海與上海人

▲上海牌手錶

上海與上海人

▲永久牌自行車

上海與上海人

▲蝴蝶牌縫紉機

這不僅因為東西稀罕,還因為東西好;也不僅是質量好,還因為它們都很精緻,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和情調,一種雅緻。

上海不但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好最氣派的城市之一,易中天說,上海是中國最“像”城市的城市。和北京一樣,也是全國人民最嚮往的地方。

它不僅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足以影響國民經濟的“大龍頭”。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上海雖然“老嗲咯”,但上海灘的名聲卻似乎不大好。

上海與上海人

對於上海,人們習慣性地有兩種說法。當他們要對上海表示好感時,便稱它為“大上海”;而當他們要對上海表示不滿時,則稱它為“上海灘”。因為一提起上海灘,一般人馬上想到的便是流氓、阿飛、小開、殖民者、暴發戶。

但不管怎麼說,上海灘的名聲不太好,卻總歸是事實。它被稱為“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此外還有“東方魔都”“千面女郎”,後又被稱為“資產階級的大染缸”,被看成革命和改造的對象。

上海與上海人

不僅上海灘的名聲不太好,連帶著上海人的名聲也不太好。《文化苦旅》中,餘秋雨說:“全國有點離不開上海人,又都討厭著上海人。”

在外地人心目中,“上海人”這個稱謂,有時簡直就是小氣、精明、虛榮、難相處的代名詞。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人們議論某某人如何有著上述毛病極難相處時,就會有人總結性地發言說:“上海人嘛!”

易中天指出,

上海人的特徵,是一種文化特徵。或者用文化人類學的術語說,是一種“社區性的文化特徵”。它表現為一整套心照不宣和根深蒂固的生活秩序、內心規範和文化方式,而且這一整套東西是和中國其他城市大相徑庭甚至格格不入的。

事實上,不管人們如何描述上海或上海人的特徵,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些特徵十分鮮明,而且與全國其他地區相去甚遠。也正因此,上海人才會無論走到哪裡都十分地“扎眼”,與其他人格格不入,並且到處招人物議。

上海與上海人

易中天並不完全贊同對上海人的種種批評。他認為,這些非議和閒話,其實至少有一半是出於一種文化上的偏見。有的甚至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以一種相對落後的文化觀念去抨擊上海人,或者對上海的先進與文明有些酸葡萄心理。比如上海人特有的“經濟理性”“個體意識”甚至“衛生習慣”。

上海與上海人

上海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城市的新型城市,上海人也是異於傳統中國人的“都市新人類”。

餘秋雨曾談到上海人的尷尬:他們最看不起外地人,然而只要一查老底,卻又個個差不多都是外地人。因此他們是一群“來歷不明的尷尬人”。其實,這正是“城市部落人”的特徵。

上海與上海人

傳統中國是一個“鄉土中國”。農業生產是鄉土中國的主要經濟生活方式,中華文明主要是一種農業文明。

農業文明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審美意識和生活方式,在傳統中國人心中,早已紮下根來,已經成為傳統中國人的“文化無意識”了。而“城市部落人”卻有著另外一整套全然不同的內心規範、行為方式和生活秩序,二者之間的差異,也就可想而知。

外地人對上海人的種種“看不慣”,便多半因於此。

然而,一個真正優秀的城市,它自身性格中的固有品質是不會輕易消失的。這樣的一個城市,一旦全面進行改革開放,它的氣派、前景、所能釋放出的能量,都是無可估量的。

上海人仍將會是上海人,但卻會變得更可愛、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