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许小年:科技企业的风险太高,不适合银行融资

许小年是中国最有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家,在这篇逻辑清晰、语言接地气的演讲里,你能接触到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以及一位经济学家的信仰、理性和实在。同时,本文也是对中国中长期宏观经济走向的准确把脉,对企业、对投资决策颇具指导意义,也能解答不少人对当前高层决策的困惑。

本文为许小年于2018年浙商证券“凤凰行动”论坛的发言摘要,演讲主题《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

今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我们好像又碰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第一个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经济运行的规律如果有任何规律的话,它和工业化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

后工业时期和工业化时期,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呢?

在工业化时期,由于我们要进行资本积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它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大机器工业生产他需要进行投资,需要购置设备。而农业,他对于资本的需求是非常低的。农业生产虽然你也需要有灌溉设备、有拖拉机等等,但是它和工业相比,它的资本密集程度要远远的低于工业。所以在工业化的时期,总是伴随着快速的资本积累。这就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概是两倍于GDP,所以在工业化时期,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资本积累那很自然,对金融的需求就很高,因此在工业化时期,我们国家的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这都是和资本积累密切相关的。

但是到了后工业化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基本上完成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大的放慢,这个放慢就体现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看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和GDP同步的(6%、7%左右),已经从两位数跌到了一位数,这并不是我们传统上理解的国内需求不足,需要宏观政策刺激等等,这种传统想法都已经通通过时了。一位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成为常态,将成为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标准数据。他就是这个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再是肩负加速资本积累、提高中国经济工业化程度这样的任务,而是从增量变成了替代存量。每年单位数投资的增长,也就是去取代这些折旧的资本设备,它变成了存量替代型投资,而不是增量投资。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要再幻想两位数的投资增长,更不要去幻想两倍于GDP的投资增长。

后工业化时代,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产能的普遍过剩。经济从改革开放初期供不应求——短缺经济,我们所讲的短缺经济,现在已经变成了过剩经济。供应能力超过了社会需求,各行各业全都是过剩产能。那些不过剩的行业,很难找到,供不应求的这些行业很难找到。看来看去,只有这些服务业,而服务业的供不应求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行政管制,人为造成的供应紧缺。

经济学家许小年:科技企业的风险太高,不适合银行融资

比如医疗卫生,大家都知道仍然供不应求,民间有很多资本希望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但是进不去。过于严格的管制,使得资本、资源不能进入到这些服务业,人为的造成供不应求。

央行的货币政策到信贷的增发,我们把他叫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的,通过银行、通过券商来完成的。即使央行放水,银行找不到能够盈利的项目,央行放的水没有用,他不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于是央行放的水都跑哪里去了?都跑到资产市场上,不断的推高资产的价格。我们主要看到的就是房产,而不能够进入实体经济。

现在的短缺不是资金,现在的短缺是项目,是找不到能够盈利的项目,是找不到能够产生足够回报的项目,这是问题。

因为科技企业的风险太高,不适合银行融资。科技企业的融资靠什么?靠风险投资基金,靠PE,靠这些金融机构,他们能够承受高风险。银行无法承受高风险,因为银行要对老百姓的存款负责。所以银行的资金首要的原则是他的安全性,而不是他的回报性,不是他的收益性。当然,我很理解银行其实也不愿意这么干,政府有任务,没办法。

企业做的比较好的,都是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制造业。什么叫资源整合能力啊?资源整合能力就是两大关系,第一大关系是政府关系,能拿到土地;第二大关系是金融机构的关系,能拿到资金。两关系处理好了,企业就可以发展,就可以整合资源,把产品制造出来,在市场上卖掉。现在不行了,你的资源整合能力再好,没有市场需求,你也没办法。你的资源整合能力依然很重要,但是已经不是决定企业生死和企业发展最关键因素了。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现在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创新能力,而不是资源整合能力。这是对企业的一大挑战。

媒体也罢、金融机构也罢,我的学生也罢,我的学生现在一上课就是区块链,我跟他们讲,我说这节课讲完了我们后面有问答,区块链的问题一律不回答,别跟我说区块链。去年我跟他们讲,我说人工智能一律不讨论,AI、VR一律不讨论,凡是媒体上的热点,在本课堂上禁止。我就不希望你们一天到晚去追媒体上的新名词,希望你们踏踏实实把你自己的企业做好。你跟我谈谈零售,谈谈怎么开餐馆,我愿意跟你谈。你跟我谈谈你的生产线怎么改造,我愿意跟你谈。你跟我谈谈商业模式怎么创新,我也愿意。

我就是不愿意跟你谈那些新名词,工业4.0。你跟我谈什么工业4.0,我的观察,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现在的平均水平是工业2.0,在工业2.0的时候你跟我讲什么工业4.0,你跟我扯什么。我问你什么叫2.0?什么叫3.0?什么叫4.0?你能说出来吗?没有2.0就没有3.0,没有3.0就没有4.0。我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弯道是不可以超车的,弯道加速的结果是什么?是翻车。我看了多少弯道翻车,我没看到过弯道超车。不老实,投机取巧,这是我们很多企业的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