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順搭建首個鄉村社羣生態,開啓鄉村振興新模式!

2月4日,由農業部指導,新華網和日日順聯合主辦的2018首屆鄉村社群生態峰會在北京召開。在現場,日日順正式發佈鄉村社群生態戰略,通過搭建開放的的鄉村社群生態平臺,為各地定製精準扶貧方案,共創鄉村美好生活。

據悉本屆峰會以“共建·共享·共創·共贏”為主旨,來自農業部、新華社、海爾集團、全國數十家縣市區政府代表、各地農特基地代表、優秀農民創業代表,農業科學家以及高校教授等齊聚現場,與會各方對日日順搭建的中國首個鄉村社群生態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共建鄉村社群生態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隨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1月底,中央又進一步提出:“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把這盤大棋走好。”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引領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加速前行。

當前,中國農村貧困狀況依然嚴峻,還有3000多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要完成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每年要減貧1200萬人。作為承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版塊,精準扶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

日日順搭建首個鄉村社群生態,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新華社總經理室總經理張永平:峰會為精準脫貧、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全新動力)

新華社總經理室總經理張永平表示,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思考如何讓鄉村生活變得更加智慧化、現代化、生態化,讓農民都能參與到美好鄉村建設當中。要思考如何創新模式,推動更多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向農村傾斜,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和智力支持。

日日順搭建首個鄉村社群生態,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承接國家戰略,創造鄉村美好生活)

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稱,海爾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企業,是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近年來一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各地方政府及生態資源方一起,為鄉村定製扶貧方案,最終形成多方共創共贏的生態圈,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戰略。

具體來看,主動承擔國家戰略的海爾打造了一個有方案、有平臺、有網絡、有成果的平臺。對農民朋友而言,在這一平臺上創業,可以實現由一人到帶動周邊的人共同脫貧致富;對生態資源方來說,該平臺是一個有誠信、深入農村的城鄉互通平臺,在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的同時,自身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政府來說,這一模式是一個可落地、可複製,是政府推進差異化、精準脫貧,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有效模式。

日日順搭建首個鄉村社群生態,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鄉村社群生態戰略助力鄉村文明建設)

目前,各地政府、企業、組織都在大力推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認為,鄉村的落後差距最重要的是沒有組織化,因為它依靠的親族血緣,沒有社會的能力,缺少社群的生態。此次峰會的鄉村社群生態戰略將助力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助力鄉村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寇建平也指出,此次峰會在推動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

定製精準扶貧方案:創建鄉村美好新生活

海爾集團副總裁解居志發佈了“中國首個鄉村社群生態戰略”,並指出日日順從鄉村脫貧、鄉村振興入手,打造“物質生活、三農服務、增值服務、精神生活”四個生態圈,將能源、用品、用水、食品、服務等全流程全連接,最終實現鄉村生活的智慧化、現代化、生態化,讓每個鄉村居民都能參與進來,共建美好鄉村,共享美好生活。

日日順搭建首個鄉村社群生態,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峰會現場正式發佈“中國首個鄉村社群生態戰略”)

日日順鄉村社群生態模式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過上美好生活的有效模式,鄉村社群生態是因,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過上美好生活是果。來自煙臺的優秀小順管家孫吉信對這一模式感觸很深,在加入日日順健康平臺的短短半年時間裡,除了獲得水站充值收入之外,他還為親朋好友提供了家電、光伏安裝等服務,在實現自己創業夢的同時,也帶動了周圍鄰居朋友生活質量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

孫吉信不是個例。目前,這一新模式下已有近2萬個優秀農民創業者湧現出來。由新華網發起的全民網絡投票,並在峰會現場對優秀創業農民、高品質農特產品基地、鄉村振興示範縣頒發了“金農獎”,表彰首批10大農特產品生態基地、首批10大鄉村社群生態示範縣、首批10大鄉村創業榜樣,為生態扶貧、精準扶貧的落地提供了可借鑑的實踐案例。

為了助力“打造農民創業平臺,共建鄉村美好生活生態圈”,此次峰會還以此為主題召開了鄉村論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安徽省淮南市政府代表、企業負責人、小順管家等生態方就鄉村美好生活的實現進行了分享與討論。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峰會探索是積極發揮各界力量,探索落實精準扶貧的新模式的有效實踐,在這個新模式框架下,參與各方同頻共振,實現了共創共贏的效果。

“鄉村振興戰略”提振了將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的信心。為了“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相信會有更多的各級政府、資源方積極加入,攜手讓農業要變成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要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要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