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只小鸡无法生存

在“只生一个小孩”的年代,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搞计划生育的干部到广东的某个乡村宣传政策。

领导发言完毕。

台下有个养鸡的农民问了一个问题:“同志,请问一窝小鸡里,剩下一只小鸡的时候,这只小鸡能否养活?”

领导可能没有养过鸡,一时语塞。

养鸡农民发言了:“根据我们养鸡的经验,一窝小鸡里,如果剩下一只,这只鸡是养不大的,一定会中途夭折。”

“养好小鸡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两只以上,单只小鸡无法生存。”

“既然一只小鸡养不好,那么一个家庭里,一个小孩怎么会养得好呢?”

领导无法反驳。

中国独生子女的问题,养鸡农民早已洞察。

“独生子女”本来就不是正常的物种,所以有其独特的样子。我们千万不要看不惯。

在“只生一个小孩”的年代,有两个小孩的家庭不多。

或者是双胞胎,或者是享受了“双独”政策,或者是两公婆“合资”。不一而足。

在广西,有个家庭在给小孩办证,一男一女,“龙凤胎”,办证人员连连恭喜。这确实是“百里挑一”的喜事。

事实上,这两个小孩根本不是同一年出生的,小姐姐要大上三年。居然可以一起申报成功。令人叹为观止。

很多想要二胎,又不想被罚款的人,就没有想到这妙招。

在“只生一个小孩”的年代,小孩子作为家庭未来的重要性,是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毕竟,中国正处在享受人口红利阶段。那段时间,我最喜欢讲“一个小孩值一个亿”的观点。

有一次,我到广州番禺演讲。

在演讲中,我提到“广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一个小孩的价值,至少值一个亿。你比别人多一个小孩,你就比别人多一个亿”。

我演讲完,下台,主办单位的二把手(一位女领导)热烈地和我握手:“赵老师讲得太好了。我们领导只有一个小孩,而我有两个。今天我才知道,我比他多一个亿。”

洛克菲勒是美国有名的大富翁,可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很节省。

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旅馆的经理说:“先生,您为什么要住便宜的房间呢?您儿子来住宿时,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有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

球王贝利在他儿子过一周岁生日时,有人对他说:"你是球王,那你的儿子也能成为球星。"贝利说:"我看他不会成为球星,因为他是球王的儿子!"贝利的话果然应验。在这片绿茵场上没有出现过球王贝利儿子的身影。

贝利后来说出了原因:“我童年时的生活条件十分差,但这种恶劣的环境却磨炼了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我的儿子生活安逸,没有经历困难的磨炼,他就不可能成为球王。”

中国社会,逐渐进入90后和00后的时代。

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念和70后、80后差异极大。商业界人士关注的“消费升级”,正在改变商业的业态和结构。

房地产开发的产品,也到了改变的时候。

在这个新时代里,“标准化”的产品很难赢得年轻人的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