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

社區警務室是公安機關最前沿的陣地。自2016年以來,永寧縣公安局高度重視社區警務建設工作,統籌全縣66個行政村22個城鎮社區,投入建設資金188萬餘元建成並運行了10個標準化警務室。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2017年8月,閩寧鎮派出所在縣局大力支持下積極籌建閩寧鎮原隆村警務室,著力打造服務型、調解型、防範型、文化型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區警務室。自原隆村社區警務室籌備建設起,永寧縣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把創新當成重點,推進社區警務機制改革,有力促進了原隆村社區警務的建設工作。永寧縣委常委、公安局局長鄭振杰曾多次帶領縣局各部門負責人深入閩寧鎮派出所調研督導社區警務工作,對原隆村警務室的建設進行現場指導。

閩寧鎮位於賀蘭山東麓、永寧縣西南部,是一個新建的移民鄉鎮,區域面積210平方公里,下轄5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閩寧鎮原隆村位於閩寧鎮區以北,是永寧縣最大的移民安置村。

原隆村作為永寧縣最大的移民安置村,在冊人口達10578人,由於人口數量大,村內有小學1所、幼兒園1所企業6家、內部單位1家、市場1個、賓館1個、酒吧KTV1家,加油站1家,主要特點為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人口流動性大,重點場所較多,轄區45歲以上人員有百分之八十來自移民安置,法律意識較為缺失且法制意識淡薄,給治安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原隆村社區警務室的建設,不僅是閩寧鎮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百姓的迫切願望,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效形式。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2018年年關剛過,永寧縣公安局政委曾曉隆帶領裝備保障室蘇如才主任至原隆村調研社區警務室建設,要求結合原隆村的實際和特色,在警務室裝修時融入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和愛民、擁民、為人民服的元素,配齊辦公物品,配備必要生活用品,確保民警、輔警能安心工作。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曾曉隆政委五次帶領縣局各部門負責人至原隆村調研原隆村社區警務室建設工作,詳細詢問了原隆村的基本情況,通過列舉實際案例,剖析社區警務工作的本質和工作方法。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閩寧鎮派出所所長馬鴻喜、教導員翁寧、社區民警姜海波深入原隆村,詳細瞭解原隆村居民的生活習慣、民風民俗、家庭情況等信息,與村幹部溝通警務室建設的選址事宜,經過全面調查最終選定警務室地址,並上報縣局黨委,取得了縣局黨委的大力支持。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閩寧鎮派出所堅持“因地制宜、講究實效”和“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工作要求,創造性的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力求打造無毒社區、零發案社區,以“換位思考贏民情、靠前服務贏民心、執法為民贏民意”的“三贏”措施助推社區警務工作。 原隆村警務室建成後,閩寧鎮派出所選派經驗豐富的民警姜海波擔任社區民警,迅速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其它兩個警務室也相繼建成,各項社區警務工作有序展開。

明確職責,樹立正確理念

(一)更新觀念,親情服務促和諧

社區警務工作最根本的就是為民服務,在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堅持親情服務群眾,傾情工作、真情幫困、熱情為民、溫情管理,對提高社區管理和防範效能、改善警民關係、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安全感有非常良好的效果。社區警務工作做得好,就在於把社區群眾當親人。

民警走進社區,就是要識百家門,認百家人,辦百家事。“作為一名社區民警,面對群眾更要有誠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唯有如此,群眾才能與我們結交朋友。”社區民警姜海波經常這樣對身邊的同事說,他努力將自己與社區群眾融成一體,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排憂解難,他堅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社區警務工作。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在任職社區民警以來,姜海波堅持走村入戶,在完成“一標三實”信息採集工作的同時,積極瞭解轄區居民的生活情況。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姜海波瞭解到原隆村有行動不便、智力障礙的村民,由於無法自行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而長期無法辦理低保等手續,姜海波便向閩寧所負責戶籍工作的領導彙報了此事,經過領導的批准,姜海波主動為這部分群眾上門辦證、上門送證,把方便直接送到群眾家中,獲得幫助的群眾對姜海波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二)貼近群眾,獲得群眾信任感

開展社區警務工作,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要意識到入戶調查是上門為群眾服務、排憂解難的。自原隆村警務室籌建以來,在縣局領導的支持下,全所民警、協勤的共同努力總結了“五步工作法”促進社區警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即“開門見山法,分類入戶法,以點拓展法,以人為本法,重點布建法”,開展社區警務工作的同時,正確處理了與群眾、村“兩委”、村幹部、綜治員之間的關係,在實踐中敢於探索,在理論上勇於創新,日常工作更貼近群眾,獲得群眾的信任感,更好的開展便民、利民、服務群眾的工作。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突出重點,推動機制落實

(一)抓住關鍵問題,實有人口管理出新招

做好社區警務管理,要抓好實有人口的管理,尤其是要在暫住人口和重點人口的管理上拿出新的辦法、新的招數。對重點人口管理採取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管理措施,一方面對一些主觀惡性較強,屢教不改的重點人員採取由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盯死看牢,靈通信息,發現有違法犯罪線索的和不穩定的跡象及時進行查證,隨時彙報,及早處置。同時堅持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一些願意改過自新、不再危害社會的人員,對其伸出援助之手,實施人性化幫扶,協調各方力量,有效解決其在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防止因生活所迫重新犯罪和發生過激行為。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二)關注不穩定因素,把矛盾排解在萌芽中

一些惡性案件的發生,往往是源於前期的矛盾糾紛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為做好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社區民警在入戶走訪時積極收集各類信息,有效將各類矛盾及時掌控,並最終排解在萌芽中,維護了轄區的和諧穩定。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三)織密治安防控網,構建堅實平安防線

為加強社區治安管理,社區民警姜海波不斷思考,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在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推動“1+X+N”社區警務機制,組建起了一支“紅袖章”巡防隊伍,通過開展紅袖章”巡防活動,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使矛盾化解工作,從後知後覺到迅速平息;救援救助工作,從單線出警到群策群力;治安防控工作,從警力有限到民力無窮。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社區警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