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华妃在紫禁城的一生(第二十六集)

华妃这个角色,有人爱其美丽、深情,也有人恨其狠毒、善妒。在我看来,华妃也是紫禁城里的一缕芳魂,不过是个可怜人。我不否认她残害妃嫔的狠毒之心,但也怜悯她对皇上的一片深情。剧中这个角色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一定有其出众之处,且看我慢慢道来。

甄嬛传:华妃在紫禁城的一生(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六集】

首先是一小段太后和皇后的对话。

太后对此事的反应比较大:难道宫里的太医满足不了华妃的需求吗?她从宫外请来大夫又有什么打算?

(听到是这个原因,太后表示了然。)

如果只是华妃自己的提议,太后有一定的把握阻止她。但如果年羹尧也上了心,这件事恐怕还得先顺着年羹尧和华妃的意思来,否则必然会很麻烦。太后也知道,富察贵人和甄嬛接连有孕触及了华妃的痛处,如果不打消华妃的疑虑,年羹尧那边会比较难处理。

年羹尧那边看到妹妹一直没有身孕大概急了,凭什么我妹妹一直盛宠且年轻貌美却没有孩子?这其中必定有鬼啊。所以他派来的大夫是在青海一直服侍他的那位,却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到底姜还是老的辣,没几个人能算计得过太后。

太后眉头一皱,已经有了主意。但她却问皇后是怎么想的。

皇后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太后相比就差多了,她从“皇家体面”的角度想拒绝华妃的请求。

但华妃既然如此请求了,必然没有考虑所谓的“皇家体面”。在华妃眼中,只要自己能生孩子,那什么体面都有了,还怕在这里“失了体面”吗?

太后则看穿了事情的本质,如果不答应华妃,她必定不会罢休。还不如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太后用一招四两拨千斤给皇后上了一课。

表面上是孙姑姑年纪大了身体不适,实际上太后布下好几道保险来防止华妃请来的大夫把她不能生育这个惊天大秘密告诉她。具体哪几道保险等更到那部分再说。

从这里看,皇后并没有完全理解太后的深意。

太后表示:宫里这些人确实治不好华妃的毛病。

皇后再次陷入思考之中。

翊坤宫中,寂寞的华妃在狂吃酸黄瓜。看得出她真的想要个孩子。

颂芝吓得不行,赶快劝她别吃了。

果然华妃吃完妥妥地吐了,心疼一下。

华妃吃得已经有点神志不清的感觉,然而她还是没有孩子。

这不是她第一次因为孩子的事流泪,也不是最后一次。

(仔细看,颂芝戴的领巾都被华妃扯开了。)

华妃再次想起了自己没能出生的孩子,怒火中烧。

延庆殿中,服过药的端妃正在喝汤。

华妃气势汹汹地赶到延庆殿找茬。

端妃心里清楚华妃为何而来。

吉祥企图阻止华妃,但华妃并不买账。

周宁海将吉祥踢开并牢牢控制住。

端妃淡定看着华妃。

华妃则怒视端妃。

然后华妃终于忍不住狠狠给了端妃一记耳光。

端妃:多少年了,你一生气就跑来撒泼。

华妃:只要想到我的孩子,我就想弄死你。

端妃:你这些年不是一直想弄死我吗(你到底还是没做到啊)?

端妃:我现在这样生不如死的样子难道不比死了更让你痛快吗?

然而,不能弥补华妃丧子之痛的原因在下面——

端妃入王府最早,本也应该位列妃位。但在华妃看来,谋害她孩子的人怎可被尊为妃位?

在华妃心中已经给端妃判了刑——做成人彘等死。然而她并没有处置妃位的权力。

端妃说出最关键的一句话:为什么我已经“罪大恶极”,皇上却留我一命甚至封我为妃?

华妃却看不透这一层。她认为:端来安胎药的端妃一定就是罪魁祸首。

她从来没有考虑过,害死她的孩子对端妃而言有什么好处。如果端妃真的如她所言,在王府与世无争,那么为什么端妃单单要害死她的孩子?因为她的孩子生出来会有三头六臂吗?

华妃叙述当年事情的经过,而听到这一席话的端妃眼中满满的无奈。

华妃的恨是源于她“已经成形的男孩”被端妃的安胎药毒害。

(注意这里端妃说“都加在我的头上”。)如果说端妃在这件事中做错了什么,那就是她端去了那碗堕胎药,而始作俑者却不是她,所以她实际上也只是背了黑锅而已。

端妃的恨是她一辈子都不能生育自己的孩子。这大概是整部戏里端妃情绪最激动的一幕。

在华妃心中,她根本不在意端妃的死活。因为端妃“毒害”了她的孩子,所以就活该不能生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根本不存在于华妃的人生信条中。

听到这句话的华妃有一瞬间的思索,但她立刻将“端妃可能是无辜的”这个念头抛到了脑后。

接着继续放狠话来恐吓端妃。

实际上端妃并没有认命,她一直在策划如何扳倒华妃。

然而此刻形势所迫,她选择了最明智的一条路:暂时向华妃示弱。

紧接着,端妃下了逐客令:天晚了,你要是不想让太后知道你跑来撒泼就赶紧走吧。

端妃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她几句话就击中了华妃的要害。

端妃将华妃的弱点摸得一清二楚。

又将华妃今天来撒泼的原因和盘托出。

你来找茬就是因为人家能怀孩子,你却不能。

端妃:你今天来撒泼,如果被皇上知道了看他会不会收拾你?到底皇上还是更看重皇家子嗣,而你不过是他的一个妃子罢了。

华妃听到这些话有些怕了,而端妃再一次告诉她:当年的破事跟我并没有什么关系,你怎么就这么榆木脑袋不开窍呢?

华妃没有想到今天来本来想收拾一下端妃结果好像被她教育了一番。但华妃这个人一贯以自我为中心,认定了的事情别人再怎么解释都不会听,所以端妃今天教育她的一番话基本上等于对牛弹了琴。

华妃离开后,端妃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

看看华妃是怎么欺负端妃的:不给钱花、不给好好看病(直到后来甄嬛引荐温实初给端妃治病)、不给洗衣服、不让人照顾端妃(宫里开门的都是大宫女吉祥)甚至不给端妃新鲜的食物。这些还是华妃想得起来的,内务府一向讨好华妃,端妃这些年受的委屈可真的不少。

颂芝还告诉我们——一向都是这样对待端妃的。

怪不得端妃一心要扳倒华妃,她的心里大概只剩下了对华妃的恨。

华妃折腾了一天,累得不行。她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要有个孩子。

后面就是华妃找大夫给自己看病的剧情。

章大人拿了一大摞脉案给陈大夫,让他先看。我想这一堆脉案里一定告诉所有人:华妃啥事没有,肯定能生孩子。陈大夫看完了,战战兢兢地到翊坤宫去给华妃请脉去了。

陈大夫正把着脉呢,华妃就开始问话了。实际上,年羹尧一早肯定把陈大夫的底细都告诉华妃了:我在青海都是这个人给我看病,医术肯定没得说,人品我考察过也没问题……如果是个不知底细的大夫,年羹尧也不会送进宫给华妃看病不是?

华妃再次确认:是一直跟着我哥哥的大夫,应该信得过。

接下来华妃表扬了陈大夫几句,又使出她的惯用手段:赏钱。

(这九锭银子是一百两?还是我数错了?)

先给了陈大夫一颗甜枣,又赏了一个巴掌。你要是不好好给我看病,那就废了你。

华妃继续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这回开口就是一万两。

把陈大夫吓得差不多了,华妃转而开始和颜悦色,力陈给自己看病能给陈大夫带来什么好处。

反正我觉得这个陈大夫只要不傻肯定不敢和华妃作对,况且他一直跟着年羹尧做事,怎么可能不尽心给华妃看病呢?华妃多此一举了。

威逼利诱完,华妃问到了她最最关心的问题。

陈大夫经过深思熟虑,给出了最为妥当的答案。

对于华妃的问题,陈大夫也算对答如流。既然宫里的太医都说你没事,那我跟着说你没事肯定万无一失。跟风随大流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出什么错。

既然不能说出华妃为何没有怀孕,那么用一些虚无缥缈的理由来搪塞是最好不过的。

什么“越急越得不来”很明显是骗人的,华妃现在病急乱投医,也就由得陈大夫满嘴跑火车了。现代科学经常说人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那么想要孩子的话那就得一直想着这件事啊,难道把这件事放在一边等着自然受孕?

只要华妃理智些,肯定立刻把这个满口胡话的大夫拖出去打死。

可惜,华妃喝再多的坐胎药,都比不上日日要用的欢宜香。

得知自己还能有孕,华妃大笔一挥,赏了陈大夫两千两银子。

看到华妃这个笑容,心里有点凉。她至死都盼着能有个孩子,但她也是至死才知道,算计她的是她的枕边人。

从翊坤宫离开的陈大夫又去给孙姑姑把脉,从孙姑姑口中他了解到自己该如何明哲保身。

就这样,太后的三重保险——江福海洗脑、章太医脉案再加上孙姑姑规劝妥妥地生效了。

皇上从河南回宫,看过华妃和甄嬛后让苏培盛到景仁宫传旨:十五月圆之夜不去皇后宫里。皇后因此记恨甄嬛。

第二天,皇上去看皇后时提起甄嬛爱吃酸。

太后将赤金和合如意簪赏给甄嬛。

陵容给甄嬛送来舒痕胶。

淳儿赠甄嬛玉镯,商定做孩子的姨娘。

这边翊坤宫中,华妃又在焚欢宜香。

我认为这里提到二江只是一个铺垫,后面的几句话才是重点。

华妃的目的就是想让甄嬛在有孕时失宠。皇上去看甄嬛又不一定要她侍寝,只是华妃单纯地不想让甄嬛得宠而已。

颂芝提到淳常在倒是让华妃起了警觉。

虽然华妃并没把淳常在放在眼里,但她心里还是防着淳常在。

因此,颂芝说的话她并没有完全不当回事,这也就间接促成了她害死淳常在的事。

接下来,甄嬛晋封莞嫔,皇后愈发感觉甄嬛对她的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