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溼地趕海人


他們無需任何船隻,他們行走於充滿危險的近海溼地,他們用簡易工具在過膝的淤泥裡“探寶”,他們把尋得的“寶貝”以低價賣出,他們長年浸泡在近海溼地中……他們,就是“溼地趕海人”。

與所有漁民一樣,開海,於“溼地趕海人”而言,意味著收穫。每年自農曆的正月十五後下海至農曆九月底基本結束,他們每日在近海溼地中忙碌著,隨著潮水趕海,有時甚至深夜,為只找到儘可能多、儘可能好的海貨,以便賣出個好價錢。

入海時,他們揹著竹筐拿著工具,有的推著古老的獨輪車,一步一停,用腳在溼地中摸索走著,日久天長,竟在溼地中形成一條只能走一人寬的羊腸小路。

出海時,經常為深夜十一、二點,他們肩上的竹筐滿載當天的收穫,心裡暗自盤算著可能賣得的價錢,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上岸後,雖然夜已至深,但岸邊依然聚集了很多前來買貨的買家。“溼地趕海人”們,急忙卸下身上的竹筐,以最快的速度把海貨分類擺放,與買家們討價還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