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大国工匠”就要耐得住寂寞

新华社石家庄7月13日电

56岁的河北沧州人李德,身上贴有很多“撞色标签”:既是环卫工人,也是首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国工匠”;一手拿着初中文凭,另一手却有9项国家专利,100余项技术创新;既是屡屡获奖的武术冠军,也是几次心脏病突发紧急送医的病人……

一辈子的“消防队员”

“哪儿有‘火情’就往哪儿派,我这一辈子不像环卫工人,倒像个消防队员。”李德开玩笑说。

李德自1982年进入环卫系统,36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总能最快“露出锋芒”,多次充当“拓荒人”和“救火员”。

1993年,李德被调去垃圾处理场当厂长。当时的垃圾处理场不仅人心涣散,苍蝇为伴,还带着建厂时欠下20多万元的外债。

工人不肯干,那就撸起袖子自己上。他白天盯着工人干,晚上下班后独自加班加点继续干。“我就要看看一个人干,到底能不能顶工人们两个班!”

一年时间,厂里所有人都被这个“拼命三郎”折服了,大家上下齐心,干劲十足,一年内还清了所有外债,曾经“苍蝇飞起来乌泱泱的”垃圾处理场也开始变得干净整洁。“我所有的成绩都是拿命换的。”“救火”多年,自小练武、身强体壮的他,愣是被自己折腾出心脏病,两次住院,身上大大小小20多处伤疤。2004年,沧州的公厕卫生状况,用老百姓的一句戏言形容是“踮着脚进去,跑着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沧州市成立了公厕管理站,任命李德为站长。这次他改变了思路,在环卫作业机械化率低、人手短缺的情况下,走上了技术创新之路。

拥有9项国家专利

李德琢磨把大车换小车,靠技术创新来解放双手。

他找了辆废旧三轮车,自己设计画图。背后涉及的杠杆学、液压动力传动等多学科知识,他查阅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专业书籍,并结合过去在单位的机械维修经验,不断发明改进。 最终,他发明了“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让工人只需按动操作阀门就能自动完成从清淘到倾倒,身上不会沾染脏污;他研制改装的“自动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经过几十次技术升级,吸污效率从原先20分钟抽不满一车提高到5分钟抽满一车;他发明的“多功能高压冲洗车”,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洒水、冲洗,解放了工人为疏通下水道而磨出泡的双手。从2004年开始,李德的发明填补了我国特种设备及特种车四项空白。14年间,他靠着自主研发,让运河区公厕管理的粪便清淘机械化作业率从18%提升到了98%。

“9项专利代表着环卫工作中需要攻克的9个难题。”李德说,作为环卫工人,他要让这份工作少些味道、多些尊严。

获得众多荣誉称号

李德是沧州市环卫系统唯一拥有双技师职称的人,也是全国环卫系统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省突出贡献技师、省高技能人才库专家等众多荣誉称号。

2018年5月,他从全国技术能手中脱颖而出,被选入中组部组织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航天工业、核工业、汽车制造等各行各业的69名顶尖人才一起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