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2018賽季新政里的轉會市場,中超俱樂部轉會呈現四大特徵

2018賽季夏窗昨天今天凌晨0點正式落下帷幕。回顧整個2018賽季的轉會,中超轉會熱潮大不如前,為了規避調節費,中超俱樂部和足協鬥勇鬥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俱樂部對於足協的新政可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家的鬥法比一部電視劇還好看,中超俱樂部在新政的轉會形態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

總結2018賽季新政裡的轉會市場,中超俱樂部轉會呈現四大特徵


第一,迴歸季。在新政裡,中超俱樂部為了降低引援的風險,用生不如用熟,紛紛把注意力放在往日的中超外援下手。而且曾經的中超外援對於中過有相當的瞭解,談判的難度也會降低。所以夏窗颳起一股迴歸風,外援方面,保利尼奧迴歸廣州恆大,登巴巴迴歸上海申花,前中超金靴里亞斯科斯迴歸中超大連一方,北京人和衝超金靴馬西卡迴歸人和,伊沃迴歸河南建業,隆冬迴歸石家莊。內援秦升和晉鵬翔迴歸家鄉球隊大連一方,王上源迴歸河南建業。這是中超俱樂部在調節費新政裡儘可能減少引援的風險,用生不如用熟的心態,避免出現水貨再次頻繁更換。這樣的迴歸有利有弊,畢竟迴歸的外援也有一定年紀,有的狀態下滑,有的經歷過大傷,有的缺少休息,所謂的風險其實一點也不少。

總結2018賽季新政裡的轉會市場,中超俱樂部轉會呈現四大特徵


第二,置換球員方式。為了規避調節費,中超俱樂部可謂攪盡腦汁對抗足協,足協也為了彌補新政的空缺避免俱樂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出臺幾條補充細則。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樑梯,中超俱樂部還是想出各種各樣辦法儘可能規避不必要的調節費,中超俱樂部有錢不代表不可以人傻,置換方式可以說其中最常用的辦法。而這樣的置換,鄧涵文和劉建,姜志鵬和丁海峰算得上是經典的例子,而蘇寧國米左手換右手的內部消化。埃德爾加盟蘇寧,而拉米雷斯則是鬧情緒離開加盟歐洲,國米則是一個好的去處,其實成行這同樣是一種置換的方式。

總結2018賽季新政裡的轉會市場,中超俱樂部轉會呈現四大特徵


第三種就是租借加買斷儘可能規避調節費。對於中超俱樂部來說,他們有錢也捨得花錢,但商人本色的投資人同樣注重利益,可以50塊買到的東西,投資者不想交雙倍的調節費來損害自己的利益,甚至儘可能拖延時間來盼望足協的朝令夕改。所以,2018賽季中超轉會租借加買斷成為一種潮流。前有天津權健的莫德斯特,現有廣州恆大塔利斯卡和保利尼奧,山東魯能的格德斯。能拖就拖是一個僥倖心理,但到了不交不行,中超俱樂部也不差錢。

總結2018賽季新政裡的轉會市場,中超俱樂部轉會呈現四大特徵


第四,自由身加盟。 對於規避調節費是對於土豪俱樂部來說,對於中小俱樂部依然小本經營。所以第四個特點就是自由身或者調節費以內的引援規避調節費,國安巴坎布轉會曾想過買斷合同自由身加盟,被足協的新增條款堵死。而很多俱樂部則是瞄準轉會市場的自由身球員,就像重慶斯威的費爾南迪尼奧,塞巴和阿吉雷都是自由身球員加盟。在新政裡,中超俱樂部的轉會政策的效果就像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一樣多餘,有錢該買房的依然買房,影響甚小,沒錢買不起房的一如既往的買不起。而中超俱樂部有錢一如既往砸錢,就像廣州恆大,北京國安,大連一方等等。沒錢的追求自由身和小本經營,引援瞄準小眾聯賽淘寶。

總結2018賽季新政裡的轉會市場,中超俱樂部轉會呈現四大特徵


總體來說,新政裡俱樂部和足協斗的不可開交,但從新政的目的是為了俱樂部不高價引援和控制俱樂部運營成本的角度來說,新政的目的是失敗的。俱樂部該砸錢還是砸錢,只是變的花樣砸甚至直接調節費也砸,因為俱樂部增加戰鬥力引強援必不可少,用調節費控制引援是相當不合理的方法。而且雙倍調節費沒有杜絕高價外援,反而增加俱樂部的財政負擔,足協新政的初衷和目的跟實際的效果大相徑庭,新政一定程度可以說是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