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 加速融入「一環創新圈」吸引創新資源集聚

南海 加速融入“一環創新圈”吸引創新資源集聚

佛山在“一環創新圈”的建設引領下,將不斷在科技創新領域深耕發力。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建設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是佛山市委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為構築佛山發展戰略優勢、再創佛山發展新輝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7月10日召開的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上,佛山市委書記魯毅作報告時表示。

會議釋放出佛山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以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為龍頭,引領佛山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加快落實這一重要戰略部署,接下來,佛山將統籌全市資源,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將其打造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7月11日,在參加佛山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第二組分組會議時,魯毅表示,此次佛山建設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南海要著力謀劃推動,助力三龍灣打造成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範例。

“南海將圍繞市委市政府部署,以一環創新圈建設為機遇,將千燈湖—三山片區打造成新時代的創新集聚區,吸引創新產業、創新人才集聚,提升區域競爭力。”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說。

李欣 龔晶

搭平臺

推進三山片區規劃承接創新資源

作為全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平臺,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如何加快構建?

全會報告提出,佛山要舉全市之力組織實施,推動高端人才、核心技術、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要素向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聚集融合,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全市創新發展,加快形成“一環創新圈”“1+5+N”創新平臺體系。

在“一環創新圈”中“1+5+N”的區域創新體系中,南海在打造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廣東金融高新區、“南三”產業合作區、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些區域要以推進重大平臺的建設來切入,在產業發展方面重點構建‘兩高三新’即高技術製造業、高品質服務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電子的產業體系。”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說。

三山新城是南海參與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建設的前沿陣地。目前,南海正加快推進三山片區規劃銜接和季華實驗室建設。“三山新城將以季華實驗室落戶為引領,大力推動平洲村級工業園的升級改造,承接季華實驗室的外溢效應,打造以文翰湖公園為核心的產業拓展區。”南海區委常委、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敬文說。

據透露,桂城正草擬《桂城建設創新集聚區核心區三年行動計劃》,將從定位、空間、主體、平臺等方面全面對接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和廣深科創走廊,將桂城打造成“一環創新圈”中重要的創新高地。

在近期正式啟動的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基地及孵化中心,已有首批8個項目入駐。同時,南海同步發佈了十項扶持政策乾貨以及4億元南海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二期。

截至5月底,金融高新區內私募創投項目和管理公司達221個,募集資金規模超351億元。今年,金融高新區正著力爭取申報全國品牌示範區。

“南海平臺資源豐富,這是優勢。南海要強化平臺功能,進一步發揮佛山西站、廣東金融高新區等重大平臺的功能作用。”魯毅在參加佛山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第二組分組會議時表示。

顧耀輝說,南海將進一步調整完善相關規劃,在明確平臺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相關政策配套,同時加快平臺搭建,為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提供支撐。

引項目

加快構建“兩高三新”產業體系

“搭建平臺不是目的,項目落地才是最重要的。南海要抓好引領性項目的落地工作。”顧耀輝說。

依託區域內重點平臺建設,南海將圍繞“兩高三新”的產業體系建立,集中力量引進具有影響力、示範性的項目落地。

“三山新城要緊抓季華實驗室落地的重大機遇,加大力度推進土地整理和載體建設。”顧耀輝表示,實驗室主攻研發,研發成果需要進行有效轉化。“三山的定位是‘科研+孵化’,我們要通過提供高端載體,引進研究型生產性服務業等,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主動承接創新資源溢出效應,引進一批高質量的產業項目。”

去年啟動的南海三山新城高分子拉伸流變製造裝備產業園項目,正加速三山新城形成高分子材料產業集聚。預計至2025年,高分子拉伸流變製造裝備產業年產值有望超百億元,並撬動相關產業過千億元增值空間。

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東金融高新區原有的規劃佈局已基本完成。當前,南海正加快推動金融高新區“過河”,使發展空間北延至大瀝鎮,同時積極東拓“進灣”,搶抓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建設機遇,推動智造轉型升級,為承接更多項目落地提供重要的平臺支撐。

“南海將加快推動千燈湖創投小鎮建設,通過環境再造和提升,吸引更多金融產業項目落地。”顧耀輝說。今年5月,省發改委公佈的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名單,千燈湖創投小鎮位列其中,成為全省唯一專注於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省級特色小鎮。

按照計劃,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將瞄準半導體等相關產業引進一批龍頭項目。南海還希望通過土地整理、建設載體,加快引進更多龍頭引領性項目,在南海形成集聚效應,帶動電子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

“佛山、南海裝備製造業基礎雄厚,要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轉變,電子信息產業是十分重要的支撐條件。”顧耀輝說,同時“南三”產業合作區將抓住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推動項目落地,加快形成軍民融合產業創新集聚區。

創新之道,重在得人。此次全會報告提出,要把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打造成為吸引領軍型人才集聚創新的新高地。為此,接下來,南海將加快完善相關政策配套機制,包括人才引進、產業扶持、基層治理、行政審批等方面。

造環境

讓農村從“搞活變富”

邁向“共治變強”

“南海有優勢,但也有提升空間。”魯毅表示,要把南海擺在全市乃至珠三角先進區的地位來思考謀劃推進工作。南海要重振改革精神,將40年來積累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踐行“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發展盛勢。

當前,南海要重點解決村級工業園改造相對滯後,環保整治、安全整治還不夠到位等問題,借力“三塊地”改革試點紅利,助推城市形態更新和產業升級發展。

“南海要以改革的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抓好黨建引領、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環境治理、安全整治等,讓農村從搞活變富邁向共治變強。”黃志豪說。

南海未來發展離不開村級工業園改造。目前,南海有685個村級工業園,面積約17萬畝。“南海每年產業用地需求約5000畝左右。可以想象,如果這17萬畝的村級工業園用地推得好,其可支撐南海未來15至20年的發展。”顧耀輝表示,南海正加快推動“三塊地”改革試點,加大政策研究,爭取有所突破。

作為全國33個土地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南海承擔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徵地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塊地”改革試單的任務。

以宅基地改革為例,南海區制定了“1+N”政策體系,近期已出臺《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分類處置實施細則》《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確權登記操作規程》等文件。

黃志豪表示,三山—千燈湖片區將著力打造成南海的城市名片、產業升級、生態文明、共享發展的示範。今年,該片區將更進一步發揮地處廣佛同城前沿的區位優勢,加快汙水管網建設,並率先在桂城良溪地塊探索混合出讓的開發模式,加快實現共治、共建、共享。

按照佛山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一環生態圈”的要求,除了繼續做好治汙、治氣、固廢治理三大工作外,南海將加快建設一批引領性項目,加快推進裡水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等,同時將開展其他流域的綜合整治項目,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更多優質資源、人才、項目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