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事業單位的發展空間如何?

餘映燈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發展空間,大致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當然是改變身份,成為公務員,這是每個事業人員的終極夢想。黨政機關是管理機構,是事業單位的上游單位,天然就比事業單位社會地位更高。而公務員又享受許多事業人員享受不到的優待和政策,明的有《公務員法》規定的提前退休政策,工齡滿30年,或者工齡滿20年、距離退休時間不足5年,就可以提前退休,享受彈性退休制度帶來的便利;有職級並行政策,如果因領導職數限制,得不到長期提拔任用,可以通過職級晉升的方式,提高職務級別,享受更高級別待遇,最為關鍵的是,遇到實職時還可以替補。隱性福利還有公車補貼,享受公車改革後公用車輛經費節餘帶來的福利;福利補貼津貼年終獎金等,只要地方政府考慮發放,肯定第一個享受到的是公務員,然後才是事業人員。

公務員身份有這麼多的優待和實惠、便利,自然而然就成了事業人員的奮鬥目標。事業人員可以通過公務員考試,直接改變身份,自由選擇工作地點和公務員崗位。也可以通過對在職人員包括事業人員在內,舉行的公選,成為公務員。還可以通過在事業單位提拔晉升,如果兩年期滿年齡不超過40歲,可以調整到參公事業單位或者黨政機關公務員崗位任職,登記為公務員。

第二個是從現崗位調整到更高一級區劃地區任職,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如果不能轉變身份,為了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可以通過調整任職,到更高一級區劃的事業單位任職。比如鄉鎮“七站八所”的事業人員,可以通過努力,調整到縣直事業單位任職,稍微改善一下工作生活環境,可以享受家庭團聚、子女入學等便利。縣區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調動、招考,到市直甚至省直事業單位任職。

第三個是從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調整到全額事業單位任職,享受更完善的保障。事業單位分為全額、差額、自收自支三種事業單位類型,使用的編制也分別是全額、差額、自收自支(自定、自籌)三種編制類型。全額、差額雖然都是正規編制類型,但差額也會逐漸過渡改革為全額,而自收自支和企業沒有什麼兩樣,穩定性差,而且自收自支類編制還將被完全取消使用,人員也會分流或者隨企改制,由“鐵飯碗”變成了“瓷飯碗”。在改革還沒有結束之前,三類事業單位人員可以自由流動的情況下,自收自支編制人員儘量向差額或者全額事業單位調整,避免因為機構改革,“一刀切”成為企業人員,這也是事業人員發展的道路之一。

第四個是從工勤崗位調整到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從工人身份轉為享受幹部人員待遇。在實行“全員聘用制”管理的地方和單位,事業人員可以互相競聘,工人身份在工勤崗位工作的人員,也可以通過競聘,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任職,享受該崗位對應的幹部身份待遇。幹部工人身份差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管理,消除身份差別,是改革的大趨勢。在已經完成試點改革的地區和部分單位,事業人員可以通過競聘,改變自己的崗位,享受崗位對應的待遇,不再受限於身份限制。這對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來講,是莫大的好消息。只要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努力,達到相應的學歷、資質等基礎要求,就可以參加競聘,改變自己的身份,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職言管語


事業單位發展空間如何,要看單位層級。

中直事業單位,比如國家廣播電視總檯、人民日報、新華社、國家氣象局、國家檔案局(館),以及國家部委辦局下屬的事業機構,單位級別高,不是正部就是副部,最低也有正廳,平臺高,發展空間小不了,正常情況保底就可以混到正處即管理五級以上,或者副高以上退休。

省直事業單位級別不如中直事業單位,少數正廳,部分副廳,多數正處,平臺相對降低,發展空間開始受限,但不算明顯,努力點弄個處級或副高退休不是問題,前途還能穩定在一個水平線上。

市直事業單位級別就更低了,少數正處設置,部分副處,多數正科(主要以部委辦局下屬事業機構為主)。在這個層級的事業單位,前途已經非常有限,正常情況能夠拿到正科或中級職稱退休就算不錯了。

而如果是縣級事業單位,受平臺影響,發展限制尤為明顯。很多單位級別最多正科,好多還是副科,而領導就那麼一兩個,試問有幾個能走上那個高度?在縣級事業單位,絕大部分人幹一輩子就是個科員,根本談不上前途。

所以如果要問事業單位有沒有發展空間?肯定有!省級以上的事業單位前途還是不錯的,而一旦下到市縣兩級,所謂的空間也就是夾縫中求“升”,前途如何,全賴個人努力和造化了。


80後小公


從目前全國的就業情況來說,事業單位的低勞動強度和社會地步也許不值一提,但是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西部落後的小縣城,事業單位的待遇在當地至少也是中等水平偏上。


首先介紹一下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舉辦,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和技術崗,管理崗屬於領導崗位,級別分別為1-10級,對應的行政級別是辦事員到正部級。


事業單位技術崗分為13個級別,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

再說說事業單位收入情況,醫療的原事業單位職工收入就不用說了,雖然現在沒有了編制,但是工資比以前有編制時高了很多,普遍每個月1.5萬以上。

而大多數靠著行政的事業單位職工,以我們這裡為例,每個月到手工資3100,考核績效600左右(年終12個月一次性發放),獎勵性績效每個月隨發2000,第十三個月工資2000多,年終績效1-3萬之間(地區發展水平不同發的數額也不同),公積金2000多點(自繳1000多點,單位繳納1000多)。

綜合以上,年綜合收入10萬左右(加上住房公積金)。

而在我們這裡的社會打工族,工資普遍2000-4500之間,還大多數沒有繳納社保或者五險一金,雙休基本上不要想了,越是週末和節假日越要加班,因為那才是生意最好的時候,而事業單位職工早九晚五,週末雙休,節假日放假是受國家規定並保障的福利。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以及國有壟斷央企相比要差一些,但是對比普通的社會打工,還是要強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