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神奇的器官

人體有一個神奇的器官——血管血管源頭的閥門主動脈瓣,當它們處於健康狀態時彈力類似健身用的彈力帶;當發生病變時,會變得像雞蛋殼一樣脆,一捏就碎。本期專家告訴我們,剛發生病變或者情況不太嚴重的時候,這是可以逆轉的。那麼如何逆轉呢?

病例:

專家告訴我們,在進行心臟修補的時候,需要周圍的器官都是健康的,或者是基本健康的,蘇叔叔心臟周圍的血管病變增加了心臟手術的難度,但是如果不手術又會面臨猝死的風險。經過2年的反覆研究和家人的糾結後,最終在今年4月,蘇叔叔選擇做手術,5天后就出院了,在家人的照顧和陪伴下恢復了健康。

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警惕你的血管

已經變成“雞蛋殼”

人體正常的主動脈有彈性,內壁也是非常光滑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食結構的不合理,主動脈內壁就會出現一些硬化的斑塊,使得主動脈壁逐漸變硬變脆,嚴重的時候就像烤乾的黃喉,會影響血流。血管變脆是血管本身的問題或者血管源頭出現問題繼發血管病變。

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從血壓中發現預警信號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可能血管已經出現這樣的變化卻不知道,專家提醒可以通過測量血壓,根據脈壓差來發現這樣的變化,發現血管預警信號。

脈壓差=高壓—低壓

脈壓差大於60毫米汞柱,也就是說高壓減去低壓大於60毫米汞柱就預示著您的血管已經逐漸變脆,如果再不保護血管就有可能就會導致靠近心臟的大血管像雞蛋殼、蛋卷一樣脆。

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脈壓差大危害大

脈壓差大容易導致各個器官的供血不足,引發腦中風、腦缺血、心梗、心絞痛、心衰等問題。病變的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變脆和脈壓差大互為因果,動脈硬化,血管變脆,彈性改變了,高壓越來越高,低壓越來越低,加重了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久而久之引起心腦血管病變。

如何測量脈壓差

發現血管變脆

測血壓要注意一些問題,才能保證測到準確的血壓,關於血壓有很多誤區。

1.同一個血壓計別人測準,我不準!

這和測量方法有關係,包括測量的姿勢血壓計的放置位置測血壓時的著裝,以及不同種類血壓計

的使用上的差別。

平臥位的血壓是最準確的,但我們不會總是躺下來測血壓的,所以只要在不同體位測量數據的基礎上適當地加減一下就可以了。

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取平臥位時

應該把血壓計放到與腋中線等高,一般要求與床面等高即可。

取坐位時

最好坐靠背椅,上臂與心臟處在同一水平,也就是與心臟等高,站立位和坐位類似。

測量時應該裸露上臂或者穿著薄衣物(比如薄襯衣或薄秋衣)進行測量,穿著太厚的衣物有時會出現血壓計測不出血壓或者特別異常。

只要注意了上面講的問題,哪種血壓計測量都可以測出比較準確的結果,一般腕式血壓計的測量數會稍高於臂式血壓計。

3.吃完降壓藥為什麼血壓還是降不下來?

一般在剛服完降壓藥後不會馬上把血壓降下來,有的藥物可能在半小時到一小時逐漸起效,1.5—2小時左右達到降壓的高峰水平,所有在服用降壓藥後的1—2個小時測量血壓比較準確。

另外,在測血壓的同時記錄測血壓的時間、服藥時間,才能有效地觀察所用的降壓藥是否合適、足量。

4.多次、反覆測血壓更準嗎?

我們要求測血壓要在一天內多測幾次,但每次測量應相隔 1—2 分鐘,取 2 次讀數的平均值,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 2 次讀數相差 5mmHg 以上,應再次測量,取 3 次讀數的平均值。

但是有些人看到第一次測的數值偏高或偏低就反覆測量,每次結果和上一次不一樣就會緊張,這樣反覆測,就會因為情緒問題造成血壓波動,影響測量結果。

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動脈瓣病變

也會導致脈壓差大

除了血管變脆導致脈壓差大,靠近心臟大血管源頭的閥門:主動脈瓣,出現了問題,也會引起脈壓差大。它有可能會出現狹窄,也有可能出現關閉不全。

警惕血管變“蛋殼”,血壓這麼量,發現你的血管是否變脆!

動脈瓣是主動脈的一部分,相當於靠近心臟血管源頭的閥門,它是血液從心臟流向全身的大門。血液流出之後要隨手關門,否則心臟裡的血液越積越多會把心臟這個大房子擠壞,讓心臟變大成為“危房”,甚至導致心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