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子相親36年不成功」,究竟是病還是命?

北京一位男子從29歲相親到65歲仍未成功,對象沒找著,自己的悲慘經歷反倒先火了。為他操持相親大事的中介號稱“北京第一紅娘”,稱男子相親不成功主要是要求較多,一要漂亮個高,二要比自己年輕,三還要求女方會寫詩,即便年紀越來越大,也不肯降低標準。

“北京男子相親36年不成功”,究竟是病還是命?

這段相親經歷在網上遭到了不少冷嘲熱諷,畢竟36年沒成功多多少少反映了本身條件的不足,“會寫詩”的要求又顯得很傻很天真。對於這段經歷,“自戀是病,得治”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觀點。

“相親36年不成功”和男子的“高標準”真的是一種病嗎?我倒覺得不是。

“北京男子相親36年不成功”,究竟是病還是命?

一度成為網紅的“烏青體”詩作

“是否要為實現目標降低對目標的要求”是一道經典命題,在這個命題上的認知足以改變人的一生。“不為五斗米折腰”者餓死街頭,有人贊其高潔,有人斥其迂腐;“狡兔死,走狗烹”者構陷無辜,有人訴其殘暴,有人贊其梟雄。總的來說,選擇“是”的人偏向結果導向,選擇“否”的人更在意過程優劣。是與否之間並無高下之分,只要做出選擇並一以貫之,這樣的人生就無可指摘。即便說一句“不切實際”,可誰沒有幾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就好比這位相親的男子,只要他沒有對自己的選擇懊惱後悔,也沒有對相親對象的選擇抱有什麼偏見,那麼他的選擇就沒有哪裡可供指摘,即便這件事貫穿了他的大半個人生。

追求“年輕漂亮會寫詩”的女性,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36年相親不成功”也不算是病,那是他自己選擇的命運。不論相親成功與否,我尊重並祝福每一個認真對待自己選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