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画《听琴图》暗藏的三个未解之谜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北宋名画——《听琴图》,画面为竖条,构图简单,设色古雅:青藤、杂花、古松、瘦竹。松荫下,一人焚香抚琴、左右分别端坐红袍、青袍和一名童子当听众。

北宋名画《听琴图》暗藏的三个未解之谜

这幅著名的《听琴图》,却暗藏着三个未解之谜:

一,这幅传世名作《听琴图》的作者究竟是谁?

二,《听琴图》画面上的三个主要人物究竟是谁?

三,为什么宋徽宗题字竟比奸臣蔡京(1047年~1126年)的题诗位置更低?

《听琴图》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画面上没有真正作者的题款和印信,只留下:右上角,宋徽宗的瘦金体“听琴图”三个大字;左下角,皇帝“天下一人”的印章;正上方,大奸臣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诗。

有的说,这幅作品是宋徽宗赵佶的得意之作;也反对者声言,这幅名画纯属宫廷画师,描摹的宫廷生活。

关于《听琴图》的作者,最主流的说法认为,《听琴图》确实很像北宋宫廷细腻、艳丽的画风,但不可能出自皇帝之手。从赵佶的传世作品来看,此图与宋徽宗的笔法大异其趣。

北宋名画《听琴图》暗藏的三个未解之谜

《听琴图》上的主要人物究竟是谁?

是几个闲散的贵族士大夫,还是宫廷里的皇室成员?

最主流的观点认为:这幅作品是宫廷画师描绘赵佶娱乐休闲的场景,其中还画上了他的近臣蔡京。

北宋名画《听琴图》暗藏的三个未解之谜

为什么蔡京的题诗竟然高于宋徽宗的题款?

胡敬曾在《西清札记》中,对蔡京口诛笔伐,指责的焦点就是他公然敢于迈过皇上,在《听琴图》正中题诗。

以蔡京丰富的政治经验,他绝无胆量、也不可能做这种授人以柄的蠢事。

之所有如此布局,有两种可能,一是,皇帝有明确指示,可以将题诗高过自己的“御笔”。二是,格式限制。《听琴图》的画面较为狭窄,一首七言绝句,不应刻意安排到画面底部,也很难配合皇帝御笔,找一处安插题诗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