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爲不會讓30多歲的員工就躺在牀上數錢,關鍵,做好激勵

文:昌輝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

“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前一段時間,網絡上關於“華為34歲以上員工遭清退”的消息鋪天蓋地,但華為官方一向未給出過正面回應。不過,上星期任正非在泰國與地區部負責人、在尼泊爾與員工座談的講話中,側面回應了這一話題

任正非:華為不會讓30多歲的員工就躺在床上數錢,關鍵,做好激勵

任正非的這份講話依然延續了他原來的風格:真誠、真實、狼性、還有一絲情懷,這份講話也從一個旁邊面證明了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以奮鬥者為本和富於彈性的人力資源政策。

咱們在這裡清楚的認識到任正非給咱們開釋的一個強烈的信號:公司不是家,你該要去奮鬥!

可是雖然這樣華為並不缺優秀人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幾點!

1.真正的尊重和重視人才。

前一段時間,華為一名技術人才,因為技術牛叉做出貢獻,破格被提為項目管理人員,但因項目管理壓力大、事務多而分心,無法專心研究技術而辭職。任正非得知後,公開場合道歉,說是公司錯了,希望這位離職職工回來。

華為全球幾十萬職工,任正非為了一位職工,親自出頭道歉,這才是真正的尊重和重視人才。

反觀咱們很多企業老闆,嘴上說尊重和重視人才,心裡卻認為職工就是公司賺錢的工具,不願和職工分享企業利益,還抱怨職工不能像老闆那樣賣命的工作;

有這樣主意的老闆才是傻子,優秀的人才都是極少數的,走一個,是很難招到招到類似的人才的,這樣的企業留不住人才,何談開展,何談做大做強,不改變最終都是要死不活的。

2. 人才是用錢堆起來的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的人才都是用錢堆起來的。

確實對於職工來說,在一家企業工作,只要心不委屈,掙到錢是最重要的,哪怕再辛苦再累也值得,確實華為工作很辛苦,加班都是粗茶淡飯,可是華為的收入確實不少,基本工資福利待遇很好,年底還能分紅,公司甚至借錢給職工買股票;

任正非:華為不會讓30多歲的員工就躺在床上數錢,關鍵,做好激勵

反觀咱們很多企業老闆,格局不大,小農意識,寧願把企業越做越小,哪怕作死倒閉,都不願意和職工分享;企業老闆首先要有願意和職工分享的意識和主意,這個是最重要的;

至於分享採取那種方式:是職工出錢參股,仍是乾股分紅,或者學習華為的“虛擬股權”等等。合適企業就好,職工主意很簡單,掙得多就好,並不想要的太多。

3. 淘汰沒有價值的職工

過去,一家企業經常談自己有多少“現金儲備”,現在才發現“人才儲備”是多少重要,這才是企業的永續經營之道。華為在20年前就開始為自己儲備人才,現在才能實現內部清洗政策,將40+和34+的技術人才中沒有動力、學習力、創造力的人才進行整理,以保證內部機能的活力。

企業應該怎麼激勵職工去奮鬥,光畫餅沒有用,得有實實在在的激勵模式!

KSF激勵薪酬模式,讓員工為自己幹。

第一、讓員工的每個行為,都能得到及時的反饋。

第二、給員工做事的過程給予欣賞,給做事的結果給予激勵。

第三、讓員工的行為和企業的利潤掛鉤,和自己的收入掛鉤。

第四,讓員工從為企業工作轉變為為自己工作。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做出分配細節。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利潤、管理者和員工獲得的是高收入,從而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贏。

任正非:華為不會讓30多歲的員工就躺在床上數錢,關鍵,做好激勵

KSF薪酬機制設計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根據崗位職責提煉崗位價值)

2)提取K指標(指標可以從BSC四個維度來提取,指標符合SMART/IOP 原則)

3)薪酬與K指標的融合(權重,激勵方式等)

4)分析歷史數據 (事先建立企業的內部管理報表,同時理順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

5)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一端連著企業的利益,一端連著員工的利益)

6)測算,套算 (附:KSF案列參考模板)

某生產經理的薪酬設計

任正非:華為不會讓30多歲的員工就躺在床上數錢,關鍵,做好激勵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小結: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這樣激勵員工,何愁員工不敬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