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不会让30多岁的员工就躺在床上数钱,关键,做好激励

文:昌辉老师 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文末有彩蛋!

“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华为34岁以上员工遭清退”的消息铺天盖地,但华为官方一向未给出过正面回应。不过,上星期任正非在泰国与地区部负责人、在尼泊尔与员工座谈的讲话中,侧面回应了这一话题

任正非:华为不会让30多岁的员工就躺在床上数钱,关键,做好激励

任正非的这份讲话依然延续了他原来的风格:真诚、真实、狼性、还有一丝情怀,这份讲话也从一个旁边面证明了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奋斗者为本和富于弹性的人力资源政策。

咱们在这里清楚的认识到任正非给咱们开释的一个强烈的信号:公司不是家,你该要去奋斗!

可是虽然这样华为并不缺优秀人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真正的尊重和重视人才。

前一段时间,华为一名技术人才,因为技术牛叉做出贡献,破格被提为项目管理人员,但因项目管理压力大、事务多而分心,无法专心研究技术而辞职。任正非得知后,公开场合道歉,说是公司错了,希望这位离职职工回来。

华为全球几十万职工,任正非为了一位职工,亲自出头道歉,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和重视人才。

反观咱们很多企业老板,嘴上说尊重和重视人才,心里却认为职工就是公司赚钱的工具,不愿和职工分享企业利益,还抱怨职工不能像老板那样卖命的工作;

有这样主意的老板才是傻子,优秀的人才都是极少数的,走一个,是很难招到招到类似的人才的,这样的企业留不住人才,何谈开展,何谈做大做强,不改变最终都是要死不活的。

2. 人才是用钱堆起来的

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的人才都是用钱堆起来的。

确实对于职工来说,在一家企业工作,只要心不委屈,挣到钱是最重要的,哪怕再辛苦再累也值得,确实华为工作很辛苦,加班都是粗茶淡饭,可是华为的收入确实不少,基本工资福利待遇很好,年底还能分红,公司甚至借钱给职工买股票;

任正非:华为不会让30多岁的员工就躺在床上数钱,关键,做好激励

反观咱们很多企业老板,格局不大,小农意识,宁愿把企业越做越小,哪怕作死倒闭,都不愿意和职工分享;企业老板首先要有愿意和职工分享的意识和主意,这个是最重要的;

至于分享采取那种方式:是职工出钱参股,仍是干股分红,或者学习华为的“虚拟股权”等等。合适企业就好,职工主意很简单,挣得多就好,并不想要的太多。

3. 淘汰没有价值的职工

过去,一家企业经常谈自己有多少“现金储备”,现在才发现“人才储备”是多少重要,这才是企业的永续经营之道。华为在20年前就开始为自己储备人才,现在才能实现内部清洗政策,将40+和34+的技术人才中没有动力、学习力、创造力的人才进行整理,以保证内部机能的活力。

企业应该怎么激励职工去奋斗,光画饼没有用,得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模式!

KSF激励薪酬模式,让员工为自己干。

第一、让员工的每个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第二、给员工做事的过程给予欣赏,给做事的结果给予激励。

第三、让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利润挂钩,和自己的收入挂钩。

第四,让员工从为企业工作转变为为自己工作。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做出分配细节。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利润、管理者和员工获得的是高收入,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任正非:华为不会让30多岁的员工就躺在床上数钱,关键,做好激励

KSF薪酬机制设计步骤

1)岗位价值分析(根据岗位职责提炼岗位价值)

2)提取K指标(指标可以从BSC四个维度来提取,指标符合SMART/IOP 原则)

3)薪酬与K指标的融合(权重,激励方式等)

4)分析历史数据 (事先建立企业的内部管理报表,同时理顺了企业内部管理流程)

5)选定平衡点 (平衡点一端连着企业的利益,一端连着员工的利益)

6)测算,套算 (附:KSF案列参考模板)

某生产经理的薪酬设计

任正非:华为不会让30多岁的员工就躺在床上数钱,关键,做好激励

如果采用KSF薪酬模式,他会有6-8个加工资的渠道,在原有平衡点上:

毛利润每增加10000元,奖励31元,每减少10000元,少发25元;

总产值每多3000元,奖励5.3元,每少3000,少发4元;

报废率,每降0.05%,奖励2.5,每上升0.05%,少发2元;

及时交货率,每上升0.05%,奖励2元,每少0.05%,少发2元;

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50元,每流失1人,少发250;

小结: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这样激励员工,何愁员工不敬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