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釉里紅執壺》一件、請賞析

釉裡紅執壺

釉裡紅瓷是指用銅紅料在胎上著彩,然後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一次燒成,使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現有的出土資料和傳世實物表明釉裡紅瓷器首創於元代景德鎮。由於釉裡紅以銅紅料為呈色劑,銅紅釉在燒造技術上難度很大,正常顯色不僅與彩料中的銅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關,並且對燒造的氣氛和窯溫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燒成條件的任何細小變化都會導致色調不正,因此髮色純正的釉裡紅瓷在元代很少見,大多是灰紅色。明代洪武時期釉裡紅仍然較少,髮色多是比較淡的紅色或偏灰的紅色,但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樂宣德時期的釉裡紅髮色極佳,濃厚鮮豔似寶石,也有淡紅色的,這與當時的透明白釉提煉已達到極高水平有關。宣德以後釉裡紅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復甦,這時的釉裡紅髮色較為純正豔美。

釉裡紅的最大特點是燒製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製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裡紅”、

釉裡紅瓷創燒於元代,但數量極少,可謂鳳毛麟角。原因是銅離子對溫度極為敏感,在窯爐中火候不到,呈現黑紅色或灰紅色;火候銷過銅離子便揮發,從釉層中逸出,呈現特有的飛紅現象或乾脆退色,紋飾不連貫。當時燒柴窯很難控制窯溫,只有憑把樁師父的經驗與取出火照對比,無法大規模生產。而且元人尚白,漢人尚紅,民族認同感也有別,所以釉裡紅產量一直很小。

珍品《釉裡紅執壺》一件、請賞析

珍品《釉裡紅執壺》一件、請賞析

珍品《釉裡紅執壺》一件、請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