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颺:整理煥新,爲心靈和居室騰出空間

“整理是一門生活智慧,同時也能梳理自己的內心。”本著這個理念,楊颺創立了微絨極簡家——一家國內領先的家居規劃整理煥新服務及整理收納師培訓專業機構。

基於國際流行的物品斷舍離、心動整理魔法、高效空間規劃整理術,結合中國的國情和大眾生活方式,微絨極簡家創建了一套中國式家居規劃整理理念。它從思維、情感及生活的實際需要入手,通過幫助客戶收納居室物品,整理生活空間,促使其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居住狀態,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的藝術品質。

楊颺:整理煥新,為心靈和居室騰出空間

走出迷茫,學會取捨

“其實在此之前,我的生活也像大多數人一樣,繁雜,凌亂。各種東西堆滿了家中的每個角落。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年酒店工作經驗的人,那時候我總為自己生活和工作環境之間存在巨大的反差感到苦惱。”楊颺笑道。

大學畢業後,楊颺進入國內某知名旅遊集團工作。她曾作為中方代表長期派駐國外,先後在希爾頓集團、香格里拉集團、假日集團、雅高集團、日航酒店集團任職高管。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她以奧組委官員的身份,負責薩馬蘭奇、羅格等國際奧委會高級官員在華的住行。

在高端連鎖酒店工作十幾年,楊颺積累了豐富的星級酒店精細化管理經驗。工作中的她一絲不苟,認真高效,但每當換下工作服迴歸個人生活的時候,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為什麼這種高標準的居住狀態只能在酒店裡才能體驗到?看看自己的生活,環顧身邊各位親朋好友的家,與酒店居住環境存在的巨大反差真是令人沮喪。在家時,我也會運用一些酒店的工作方法收拾整理,但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要想獲得表面上的整潔利落,就不得不放棄一些便利性,把那些不知不覺從房間各個角落溢出來的物品塞回去。這種收拾屋子的方法,東西很快能收拾好,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想找東西來用的時候總也找不到。於是,又會替自己找種種理由來解釋:也許理想終歸是理想,生活本來就應該是不拘小節的吧。”楊颺說。

“直到兩年前的一天,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和她先生從南美旅行回來,她給我講了許多旅途中的奇聞異事,其中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當時我問她,你們過這種說走就走的生活,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不會有什麼後顧之憂嗎?她的回答至今讓我難忘。她說,其實你真正需要的東西非常少,我們的全部家當就是這些,但足夠了,想去哪裡可以拔腿就走。”

這件事讓楊颺聯想起自己曾經的一段生活經歷。有一年,因為家人工作變動及孩子上學的原因,她在一年內搬了四次家,每次搬家都要僱三輛加長的封閉貨車才能把所有家當都帶上。每次搬離臨時住所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地檢查是否遺忘了什麼物品,總怕落下些什麼。其實,很多東西根本都顧不上拆包,每次搬到新住處後就被塞在角落裡,一次次輾轉於去新家的路上,到後來連包裝箱裡面究竟有什麼東西都不記得了。帶著一個個如此沉重的包袱前行,疲憊是必然的。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作出選擇和取捨的過程。你可以向一切美好的事物靠近,感受它們帶給你的快樂和幸福,但與此同時,也需要你果斷地與不美好的事物告別。好與不好是相對的,當它們混雜在一起,再美好的事物也會失去它原本具有的價值。”

2017年,楊颺告別酒店工作,創立了微絨極簡家,開始了以整理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努力。家是身體和靈魂棲息的港灣,心向美好,一切都會好。微絨極簡家的LOGO,由一個簡單的房子和托起它的綠色生命構成,它寓意著再微小的個體也具有無限的張力,綠色、和諧、適度、整潔的環境會走入每個家庭。

楊颺希望通過傳播“綠色家庭”的理念,將以往在工作中感悟到的極致、專業化的內涵運用到普通家庭整理煥新的服務和培訓中,藉助“綠舍離”理念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居住環境,讓高品質的生活走入千家萬戶。

楊颺:整理煥新,為心靈和居室騰出空間

楊颺:整理煥新,為心靈和居室騰出空間

楊颺要求整理師在幫助客戶整理收納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代勞,還要幫助客戶梳理思路,引導客戶自己動手整理,通過整理來還居室整潔有序的狀態。

斷舍離是一種心靈洗禮

中國的儒家傳統文化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家的樣子就是你自己的樣子,只有先完善自身,顧好小家,才談得上治理國家,安撫天下。“一次、乾淨、徹底的整理,就能讓你的人生掀開新的篇章。”楊颺說。

自從接觸了極簡生活的理念,楊颺感到自己整個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之前,她對丟棄物品的行為深惡痛絕,總想著“說不定”將來還用得上,“說不定”扔了之後會後悔,還得再買同樣的東西,“說不定”將來有其他人需要,可以送人……但是這些“說不定”基本上永遠都不會發生,結果只是家裡堆積的閒雜物品越來越多,本該被忘卻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已經多到不知道哪件東西將來還用得上,也沒有過多的心情去想這些了。

楊颺說,“扔不掉”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把感情轉移到了物品上,並觸發了“扔不掉=不想扔”的心理機制。說到底,還要從自身找原因。懂得斷舍離的道理還不夠,還要讓自己有一顆斷舍離的心,否則整理到最後還是會徒勞無功。“有的人覺得,自己已經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書,懂得了斷舍離,於是開始大張旗鼓地扔東西。扔完之後怎麼樣呢?最初的結果肯定是家裡乾淨整齊了,但說到底他們並不明白為什麼要扔了那些東西,可能過一段時間後原來的狀態就又回來了。”

“更準確地說,斷舍離其實是幫人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通過這種‘集中式家居整理’,人的思維會變得更加清晰,心靈也像是經歷過了一場洗禮,你會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家不是囤積備用物品的倉庫,更不是積攢無用之物的垃圾站,它是承載我們心靈的空間。所以,通過整理物品,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不僅是實現表面的家裡整齊,更是在追求真正有序、自由的人生。”

楊颺說,這種集中式家居整理是需要設計的,需要考慮的細節有很多,比如居家所在的氣候環境、風土人情以及家庭自身的審美偏好等等,這些都要納入設計考量。

可以說人人都會收拾屋子,但要真正達到好的效果,根本還是在於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家居空間中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各有不同,整理必須符合家人的生活狀態、行為路徑等,要提前規劃好這些,從而無需進行二次的空間改造。整理的最佳狀態是極簡,也就是不囤積物品,這是一個簡化內心的過程。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但這裡所說的豐富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功能、色彩等方面的變化與和諧。

楊颺要求整理師在幫助客戶整理收納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代勞,還要幫助客戶梳理思路,引導客戶自己動手整理,通過整理來還居室整潔有序的狀態。另外,整理師會根據客戶的個性需求和生活習慣,預先定製一對一的規劃整理收納方案,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從而讓科學高效的整理有據可循,並給出真正有針對性的建議。

總之,整理不是簡單的“斷舍離”,而是要讓一個人、一個空間實現由內而外的煥新。正如微絨極簡家的slogan所言:為心靈和居室騰出空間。“整理,可以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這是一個能夠幫助更多有整理需要的人實現生活品質提升的神聖職業。”楊颺說。

小眾職業,大眾需求

整理師這個職業在國外已經存在了很多年,有資料顯示,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整理師稱為“雜物管理諮詢師”(clutter consultant或organization consultant),它還曾被美國第三大新聞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多次評選為朝陽產業之一。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當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人們對精神世界的需求會更突出。日本從二十幾年前開始廣泛興起家庭整理收納服務,隨著大眾對這方面需求的不斷提升,也逐漸帶動了全社會對居住空間和品質生活的更高追求。近一兩年,中國消費者對居室整理收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也促使很多個人和企業開始關注並進入這一行業。

目前,國內的整理師職業群體還在不斷擴張,其特點是從業者女多男少,比例大概為9∶1;在地域分佈上,各地市場的成熟度存在差異,目前整理師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上門整理方面,目前市場還是以中高端人群為主,因為這些人群的消費能力相對較高,其實中端人群的需求非常非常多,特別是有老人有孩子的家庭。國內這個市場很大,但是還需要喚醒。”

“我們在努力傳播這種文化,除了整理從業者,讓有整理需求的人學會自我整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通過線上學習或是面對面的實際操作,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整理帶給自己的價值並切實從中受益,那整理的實際意義就在全社會逐步體現出來了。”楊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