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评:善政者贵于足食

下乡调研,闻听群众对该地一位离任多年的镇党委书记念念不忘,因为当年在那位书记带领下整治的荒山和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已成为当地全面奔小康的引擎,群众把这些事情称为“看不见的政绩”,并赞不绝口,觉得这样的政绩才是老百姓最欢迎最需要的。(新华网 3月23日)

善政:善于治理国家,贵:崇尚,重视。足食:使百姓吃饱饭。因此,善政者应该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追求,善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施政,要有执政的魄力,要有干事的能力, 善政还要有良好的政德,有才无德,祸害一方百姓;有德无才,难成大事,只有德才兼备、实干胜于的领导才能带领群众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造福于一方人民群众。

在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路上,人民群众需要许许多多个为民问政,勤政为民的基层领导干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为目的带头人,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把根置身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得到人民真心的称赞和拥戴。

当下,一些领导干部,台上夸夸其谈,只喊口号、避实就虚,台下不履行职责,不办实事,不解决问题;上级领导面前一套,群众面前一套,阳奉阴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一个个骄奢横欲、自高自大、贪污腐化,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此类干部在干部队伍中不在少数,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脱离时代的要求,脱离群众,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者,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社会毒瘤。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官一任,重任在肩,办实事,求实效,是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用实实在在的感情去体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多一些为民情怀,多一些“善政”理念,把民意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善其政的领导者,决策不考虑民情,不顺从民意,做事屁股指挥脑袋,凭个人意志,甚至为了捞取个人名利,大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其结果,个人可能一时“得利”,却为发展留下长期隐患。最终,受损的是党的形象,受害的是群众的利益。

群众评价一个干部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要看我们的干部能否得了农家门、吃得下农家饭、睡得下农家炕、办得了农村事,干部身上的衣服“脏”、脚上的泥“多”了、脸晒“黑”了,干群之间的“亲情”就更加的浓了,当好基层干部,就是要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

善政者贵于足食。善于施政的人才有利于百姓,善政者不仅要把勤政为民作为自己信仰,更是为官之道的基础和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