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挑戰自我——記藍旗中學教師簡淑蓮

出生於1976年的簡淑蓮,1996年大學畢業後參加教育工作,二十年如一日,紮實工作,憑著對工作的滿腔熱忱,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事業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三尺講臺灑汗水 七年聯考蟬第一

2009年暑假調入藍旗中學,她的人生便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三尺講臺上她堅守信念,辛勤耕耘,刻苦鑽研教材、課標、學情,從2009年到2016年暑假,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取得了全縣聯考生物七連冠。

2009年,她接手教七年級生物,雖然此學科不參加中考,但它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學好它能更好的指導生活。她以前沒有教過生物,對它還是比較生疏。倔強的她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切問題就不是問題。她用心鑽研教材,學習課標、上網查閱教學資料,用心吃透每一個知識點,精心設計好每一道習題。對於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她就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在其他教師的課堂上,總能看到她瘦弱的身影。

課備好了,怎樣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呢?生物是初中新開的一門課程。對學生來說既陌生又新鮮。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學好生物的一個重要前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簡淑蓮常常利用諺語或俗語設計精彩而藝術的“開場白”,這樣既能夠給學生以新異親切的感受,還能夠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講解生物的遺傳時簡淑蓮就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引入;講條件反射她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引入。為了增強生物課的直觀性,她還把整株植物帶入課堂,讓學生直觀地辨認根、莖、葉、花、果。為了激勵學生學好生物,明白生物學在科技殿堂的地位與作用,她在課堂上不時引入生物科學的前沿技術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仿生學的應用等。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物科學,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激情與興趣。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愛上生物這門學科。

課下輔導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平時觀察和測試找出學生不會的和理解不了的知識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幫助、查漏補缺、跟蹤檢測,力爭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這是簡老師成功的奧妙所在。全員緊盯,臨界輔導、差生幫扶,每個課間、每個早晚自習、簡老師都難得休息,課餘時間都花在輔導檢查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續七年的全縣聯考中藍旗中學的生物成績一直是全縣第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辛勤的付出也為她贏得了應有的榮譽。她多次獲得政府嘉獎、還獲得了全縣“百名優秀教師”的稱號。

迎難而上 向數學學科發起衝鋒

2016年暑假開學後,數學老師調出一人,校領導安排她教七年級數學,剛開始時她的壓力相當大。首先已不再年輕,歲月不饒人,心有餘力不足。從沒有教過數學,對它就心生敬畏。耽誤了學生怎麼辦?家長不滿意怎麼辦?這些問題困擾著她,她焦慮萬分。一方面要面對諸多的壓力與困難,一方面是領導的信任和學生的期待,在選擇面前,她毫不猶豫,毅然地接受了這一新的挑戰。

簡淑蓮別看外表瘦弱,可她的骨子裡卻透著剛毅,她深知既然接下了新任務,開弓就沒有回頭箭,在她的人生詞典裡就沒有“失敗”這個詞。

她就像個學生一樣從頭學起。接受新課後。她到新華書店一下子就買回了三本教輔資料書,利用七年級軍訓的七天時間,一頭扎進數學教材裡。她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研讀教材、理解每一個概念、研究每一個例題。她清楚光自己會了不行,她冥思苦想用什麼方法才能淺顯易懂地教會學生。學生會學習數學才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自己儘快適應數學教學,開學第一週,她走進教室把全校其他8位

數學老師的課聽了個遍。從他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做法,每聽完一節課都要虛心地請教疑惑的問題。

課下,為了及時反饋學生學習信息,她總是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了解學生這節課聽明白了嗎?會不會呀?及時反思,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課間,辦公室裡總看到她在耐心地輔導學生。

經過兩個月的歷練和辛勤付出,她教的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在期中考試時,已經名列年級第一。

踏實地認真工作每一天,落實好每一個細節,追求卓越。這就是簡淑蓮的風格。

天道酬勤 挑戰自我——記藍旗中學教師簡淑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