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7月5日下午,在佛山南海举办的粤桂黔名优农产品食品展示博览会上,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韦万晶正在规划着美好的未来:成立两年,她所在的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天猫旗舰店每个月可销售袋装柳州螺蛳粉30万份,“贵广、南广高铁是柳州螺蛳粉最好的‘推销员’,我们最大的市场就在广东。”

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粤桂黔名优农产品食品展示博览会开幕 图/佛山新闻网 李仁生

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召开

这就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带来的“蝶变”。今年7月5~6日,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回到了会议当初的发源地——佛山南海召开。在“开放、合作、共赢”的框架下,新时代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有着新担当:携手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为全国跨区域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有效探索。

“看不见的手”

在高铁上飞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而言,这既是既定发展思路,也是3年以来的发展轨迹。

时间回到2014年底,两条交通大动脉从珠三角“挺进”了祖国的大西南——随着贵广、南广铁路的开通,早上在广东“叹茶”,中午就能在贵阳吃到一碗地道的“遵义羊肉粉”不再是梦想。洞悉发展的先机,从2015年起,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个市(州)每年一次,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召开联席会议,先后推动建立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广西园和贵州园。

2016年3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建设纳入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得到国家层面肯定。2017年9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倡导共建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两条高铁带来的经济要素加速流动,将粤港澳和粤桂黔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了政府搭建的平台,粤桂黔13个市(州)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三地合作项目涵盖产业、金融、经贸、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据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钟明透露,三年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个州市已达成合作项目160多个,投资总额达到2500多亿。2014年沿线13个州市GDP是4.043万亿元,2017年13个州市GDP已经达到5.1652亿元,实现29%的增长,人均收入已经同步大幅度增长。

政府搭台更孕育出了市场带动的新模式。从重点园区到县域乡村,从省级合作到县乡项目洽谈,从政府倡导合作到龙头企业带动——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企业逐渐成长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按照市场规律“开疆扩土”。如今,佛山蒙娜丽莎、欧神诺陶瓷在广西藤县建立了陶瓷生产基地,比亚迪借助桂林的好山好水扩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版图,TCL更远赴贵州建立“TCL智慧能源大数据项目”,广西、贵州的优质自然环境更吸引大批农业和旅游企业……“看不见的手”在南广、贵广高铁上自由飞驰,将粤桂黔三省的人才、资金以最优的方式配比,实现三省区的优势互补。

“目前,泛珠9个省区的高铁基本上打通,第四季度广深港高铁开通,泛珠各省会城市的高铁已经连接起来。”钟明表示,随着经济要素在高铁加速流动,“相信本次会议必将进一步拓宽泛珠区域合作领域,必将进一步丰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合作内容,必将进一步推动粤桂黔三省区经济发展,为泛珠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区域合作作出有力探索。”

围绕五大方向实施

乡村振兴“十大行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要求乡村这个粤桂黔互补性最强的“资源”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战场。随着党的“十九大”和今年国务院一号文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带新时代下的使命。

本次会议上,以粤桂黔三省13个市(州)为首,泛珠区域共同演奏乡村振兴“交响曲”,“交响”是主旋律。2天的活动包括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民间投资与文旅展、高铁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和行业对接等,粤桂黔名优农产品食品展示博览会也于7月5日-8日在佛山南海区狮山镇南信广场举办。

同时,本次高铁经济带联席会议上,粤桂黔三省区13市(州)审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乡村振兴共同行动倡议。据佛山市长朱伟介绍,据悉,《行动倡议》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向来展开。13地市将利用各自产业发展优势,借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打通资源渠道共同培育乡土人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同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推动乡村生态资源加快升值;以组织振兴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同时,《行动倡议》还提出共同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倡议,包括:“一村一品”示范行动、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行动、“互联网+新型农业”行动、龙头企业带动行动等。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本次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也带来了一批“干货”:具有代表性的粤桂黔合作项目多达37个,当中多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元,包括全国贫困村资源共享平台项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粤菜师傅”培训联盟合作项目、泛珠区域“粤桂黔川滇”花卉产业合作平台项目、广州市荔波蚕桑产业园项目、粤桂黔生态智慧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南宁市智能通讯产业链终端生产项目……一系列重点项目在会上签约。

“从粤桂黔经济资源加速流动那一刻起,乡村地区成了参与资源流动的主场”,中山大学城市与规划系副主任梁育填提到,粤桂黔三省区乡村发展基础差异较大,互补性强,“相对而言,广东农村在产业基础、技术、管理上有优势;而广西和贵州农村拥有特色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梁育填表示,放弃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单打独斗,携手合作共同实现乡村振兴,为全国跨区域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作探索,是粤桂黔三省区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既要绿水青山

又要精准扶贫

在泛珠区域的通力合作下,乡村振兴即将迎来发展的新高潮。处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既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精准扶贫”,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为此,在本次泛珠区域“乡村振兴交响曲”中,生态振兴是粤桂黔三省交流合作的重要一环。依托南海区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这个国家级优势平台,粤桂黔13个沿线城市环保部门、三省(区)各级环保产业协会、环保龙头企业携手合作,启动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共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包括水体生态修复行动、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行动、生活污水综合治理行动、饮用水安全改造行动、“美丽乡村-共享农庄”生态旅游开发行动、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行动、环保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监管行动等。13地市更通过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环保产业联盟宣言》,以“优势互补,绿色发展”为主题,共同建设环保产业联盟,达成“搭建环保技术交流平台”、“鼓励环境治理供需对接”、“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建立议事交流机制”等五大共识。

实际上,在过去3年的资源流动过程中,实现梯度转移的产业带给广西、贵州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工艺,更有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以广西藤县中和基地为例,蒙娜丽莎、欧神诺等佛山陶瓷企业带去最先进环保技术,“目前国家对陶瓷企业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是180毫克/立方米,佛山陶瓷企业的排放标准早已达到80毫克/立方米,远优于国家标准。”南海区陶瓷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落户桂林的比亚迪新能源车产业基地,“远赴”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是在经济与环境领域“双赢”的行业领航者。

从山水相连到经济相融,泛珠区域地市共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