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策勒县博斯坦乡乃则尔巴格村地处沙漠腹地,全村253户村民,贫困人口占80%,脱贫任务艰巨。自治区水利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因地制宜,为村民量身打造合作社、流动商铺、创业基地等“辉煌”品牌产业,为村民们拓宽增收渠道,走出一条“辉煌”致富路。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抱团发展劲头足

“大家加把劲,今天一定要把‘爱心课桌’的订单全部完成,孩子们等着用呢。”在“辉煌”木工合作社里,负责人麦麦提敏·麦提图尔荪催促工人赶制“爱心课桌”。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村里的木工合作社

麦麦提敏是村民眼中的“致富潜力股”。今年2月,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麦麦提敏不但擅长使用电脑,还有木工雕刻技术,家中还有雕刻车床,这让大家眼前一亮。工作队和村“两委”一合计,为什么不鼓励麦麦提敏牵头成立一个木工合作社呢?这一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很快成型。工作队和村“两委”为其提供启动资金,发动库尔班等有木匠手艺的3名村民以技术和设备入股。经过商议,合作社起名为“辉煌”,这个名字也寄托了大家美好的愿望——希望合作社越办越好,越做越强。

合作社的第一批订单,是由工作队出资为本村幼儿园、小学赠送的130张“爱心课桌”。为了能让孩子们能尽早用上新书桌,麦麦提敏和合作社的其他村民加班加点赶工,保质保量完成了第一批订单,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辉煌”木工合作社打开了麦麦提敏创业的大门,他成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因为产品的良好口碑,订单也接踵而来。

“过去,我们没有思路和目标,只能等待观望。现在,工作队帮我们成立木工合作社,我们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麦麦提敏说。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村里的养羊合作社

驻村以来,工作队和村“两委”一同引导有能力、有技术的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村民抱团发展,吸纳贫困户入股共同致富,为乃则尔巴格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走出家门天地宽

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低是制约乃则尔巴格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做好转移就业宣传工作的同时,成立了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提供服务保障。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工作队向村民宣讲外出务工政策

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设在村委会,成员由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共同组成。在入户走访和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时,工作队员、村干部会将收集到的劳务信息及时向村民进行宣传,同时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外出务工村民的家庭困难。

在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的推动下,乃则尔巴格村实现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120人。贫困户约尔尼沙汗·买托乎提就是其中之一。3个月前,在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的协调下,约尔尼沙汗的丈夫到库尔勒市的一家企业上班,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尝到外出就业的“甜头”后,她决定跟丈夫一起到企业去打工。

约尔尼沙汗说:“我们都去企业上班,每个月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这么高的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多亏了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

创造致富新天地

为更好地照顾到村民既要就业,又要兼顾家庭的实际,工作队筹资8万余元在村委会门口修建了7间惠民商铺,加上之前已经建成的11间门面房,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平台,打造成连片的乃则尔巴格村“辉煌”创业基地。

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公开了承租条件、经营范围等内容,惠民商铺公平公正地承包给贫困户经营使用。目前,村民在这里开起了家电维修、汽车轮胎修补、农资销售、制衣、美发、打馕、烧烤等店铺。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记录

村民在辉煌创业基地有了自己的店铺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村里的创业基地

贫困户穆海拜提·穆萨有维修电器的手艺,以前他一直想开一间维修电器的商铺,但是因为缺少场地和运转资金而作罢。村里的惠民商铺完工后,他成功申请到一间商铺,实现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工作队脱贫致富站位高、看得远、点子多,针对我们各自的特点和农村需求,为我们拓宽了就业门路,真正想到我们的心坎里去了。”

为了让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乃则尔巴格村毗邻乡巴扎的优势,购买了26辆流动商铺车,免费租赁给贫困户,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脱贫致富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这个沙漠腹地的小村,也有“辉煌”产业

村民依靠流动商铺增加收入

贫困户热孜万古丽·吐尔逊高兴地说:“我们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还要带两个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现在我承包了一辆流动商铺车,把自家的馕拿到巴扎上去卖,一天就能挣80元钱!”

工作队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接力支持“辉煌”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打造属于村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村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