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01 “典当了梦想,只为换取钢筋混凝土的房子

最近在一家餐厅遇到了我一同学,上前寒暄了几句,发现他的精神状态并不是特别好。

后来才得知他得了轻度抑郁症,大家都叹息着说是与房子有关。

其实在我们同学群中他一直属于那种逗乐大家的角色,热爱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每次谈到绘画都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去年他和几个朋友筹划了很久准备在深圳开一家工作室,后来因为要和女友结婚了,双方父母都希望他们能过上稳定的生活,迫于压力。将开工作室的资金拿来付了房子首付,也因此也和朋友闹的不欢而散。

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找了份稳定的工作来供房

也许,一瞬间破灭了自己的梦想,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爱,被房贷的压力推着走,开始自我否定和消沉,是抑郁的一个诱因吧。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可能在某个城市某个角落发生着

02 一定要有房,是一种刻在内心深处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现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收入永远也追不上房价”,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追逐呢,摔的头破血流也不放弃?

@浪里个浪:

“我在深圳这个城市生活,如果我住不起房子,我会看不起自己,在有房的朋友面前我不好意思抬起头,难道换成你,你不会这样吗?”


@游者:

“没有自己的房,便似芝草无根,男人觉得这是没能力没责任感的表现,女人觉得没有房子没有归属感,父母觉得自己有义务给孩子留套房,大多数年轻人觉得买房应该是这辈子首要完成的目标“

中国人对房子确实是有情结的,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房子是能力、责任、必须品的体现,是内心的寄托、归属。也是现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例如回到家乡三姑六婆会问你买房了吗,没房怎么娶老婆。又有多少人是为了一套房子掏光了二老的全部积蓄。

我们对于房子的这种认知,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它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经验,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它逼迫着我们不管房价有多高,我们有多不堪,再累也要偏执的去买一套房子,是充满压力必须完成的任务。

房子等于归属感,房子延伸成你作为人在社会得到别人认可的一种标配。这种观念,这种渴望,是你的朋友、父母、长辈都有的。在这个等式面前很多人都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就被推着往前走,拱手把其他的生活方式全部推开。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03 买不买房,取决于你自己的价值观

“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但是安全感真的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

——高晓松

“买房,是很个人的选择。”

它应该是一种选择,是可以由你来掌控的。

可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经济、人文还有身边人的影响下,房子,这件事早就超越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大多数人眼里,它就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完成,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安、自责、自卑、怀疑等负面情绪。

对于这样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如果没有自我的价值观,没有自我的思考,那么它也会占据你的思想。

如果你想跳出这种框架,尝试去做“不被房子绑架的人”,去接纳因不买房而“不安、自责、又自卑”的你,那么你就要尝试建立自己的思想

如果你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分辨出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可以承受的,来分辨你人生的首要和次要选项,分出缓急轻重,那么你就可以想通房子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你唯一的选择。

当你能构建出自我的价值观,能清楚知道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那么房子=归属感,房子=于社会地位等价值观,那些压迫你必须买房的原因或者不买房会遭受的后果,其实都不是绝对的。

不买房,你需要付出一些东西,但是同样,你也会因此在别的事情上获得你想要的。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04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静,获得自己的幸福

网上有名的旅行者老极,带着妻子小猪和孩子到处环游世界,他和妻子小猪的收入都属于中等水平,但是迫于当初杭州的房价高昂,两人决定用这些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儿子出生,他们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孩子两岁,他们三个在菲律宾生活了三个月,孩子每天和海龟嬉戏;孩子两岁半时,他们又骑摩托车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穿越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土耳其、希腊最后到达北极。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这样在旁人看来很另类的生活,他们却乐此不疲。

花这么多钱去探险旅游 老极是个很有钱的人吗?

老极的妻子回答:“认识他以后,我就意识到有两种生活选择,一种是当工程师、做上班族的生活,另一种就是我们现在这样,有些不着调的生活,他觉得后面这种才是应该过的生活,我发现自己也喜欢这种有些不一样感觉的生活。”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老极刚来千岛湖时,也是租房,现在已经在千湖岛买了房,还是个不错的湖景房。

“这个房子价钱只有上海的七八分之一,但我的人生就可以少在这上面消耗七分之六或八分之七。我很喜欢千岛湖这个地方,也特别喜欢杭州。接下来一家人打算一直在千岛湖生活下去。”

老极的想法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一样,但他依然过的很好,比常人更加热爱生活

有些人认同老极,也有些人否定他。但是老极并不在乎,他与妻子有共同又独立的价值观,付出了代价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空讲述这个故事,并不是要批判用自己的拼搏去买房子的人,也不是想证明老极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当你构建出自己的认知和思想,你会发现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只有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

如果你一定坚持,不管我能不能达到,牺牲再多其他东西,我也要在这城市里有我自己的房子,我的孩子一定要有城市户口,我才能过去自己心里的坎,我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和人生,这也没有错,只是这种执着会让你走进一条很窄的路。

在这个社会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类似于“老极“这样的人存在着,如果我不想被房子压着走,不想用我最好的三十年光阴去承受买房的高额按揭,不想活在这样一种精神负担里,哪也不敢去,工作不敢辞,热爱的东西不敢去拼搏,甚至连病都不敢生,要稳定的每月供房,不能出现意外。那我就可以不买房,或者可以去郊区买相对便宜的房子,甚至是租房,用节省下来的成本换取我认为更重要的东西,那么我就是自由的。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有人会问那以后怎么办?

可是你现在就把自己困死在一个选择里,那你又怎么能保证你以后可以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不买房不是一定错误的,买房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买或者不买,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是人生大事,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需要你想清你的人生要怎么过。

对你自己没有办法承受的部分,你要能允许自己放下或者接纳,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静,获得自己的幸福。

总结出来一句话,看你的取舍。

最后小空收集了一些在外租房需要注意的事,给在各个城市拼搏的你们,希望能对你们有帮助。

05小贴士

1.首先从找房的途径说起,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租房信息,不要轻信上面的图片和介绍,说是精装修,其实就是简陋的装修,就好比一间房子说是离地铁站800米,但它没有告诉你这个800米是步行距离还是直线距离,这800米中间可能隔着一条河,你想去地铁站那你就要先步行再游泳,上岸后再骑个共享单车去地铁站,所以说你要是想去到地铁站你要做一遍铁人三项。这就需要大家仔细的去鉴别,最好能亲眼去看一看,推荐大家几个比较靠谱的网站:搜房网、58租房、赶集租房、百姓网。

4.租前确认房屋安全,租房子不能只图租金便宜,一定要认真检查房子是否待拆迁或是危房。

5.明确预算和需求:看房前要确定好自己的心理预算,一般不要超过自己月薪的三分之一,否则生活会比较吃力,租房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优先级。到底是要离公司近,还是便宜最重要,又或者是环境。有取舍,才不会犹豫不决。

6.关于租房合同,也有不少人踩过坑,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点:

  • 入住时间最好为合同开始时间。

  • 合同期转租给其他租客是否需要手续费。

  • 合同期间退租是否扣佣金。

  • 承租别人转租的房子,合同期结束后是否会涨价。

  • 承租别人转租的房子,是否应该见房东重新签订合同。

  • 除了房租之外的其他费用清单和缴费方式。

  • 不“签”口头协议一定要三方协商后签订合同,不能只是口头协议,以免租住后出现纠纷,切记要索取收据,好在退房时凭收据取回押金。

  • 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要看清楚上面的条款,明确租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租赁用途、租赁期限、修缮责任、变更与解除合同、签订转租、违约责任等

  • 住前和房东交接屋内设备床、桌、椅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好,哪里坏了,要和房东当面交接清楚,避免日后引起纠纷(当面记录水表、电表数字,检查电开关,插座是否正常,下水道是否堵塞。)

如果不买房,你的生活会过的怎样?

以上就是小空整理出来在租房时需要注意的点,希望能帮到正在某个城市某个地方拼搏的你。

对于买不买房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一起讨论~(请不要攻击小空呜呜呜~~)

#空体,为新思想发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