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羣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低鈉鹽,實際上和加碘鹽一樣,也是一種帶有“功能性”的食鹽產品,不少消費者已經開始嘗試食用低鈉鹽。

但坊間也流傳著它是“送命鹽”的傳聞,一時間讓人嚇得驚慌失措,究竟還要不要買低鈉鹽?

2018年6月,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梁輝接受了《消費者報道》的專訪,並對低鈉鹽作了一次比較詳實的科普,為消費者全面認識低鈉鹽提供了較為實用的參考信息。

消=《消費者報道》

梁=梁輝副所長

消:什麼是低鈉鹽?它和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梁:低鈉鹽是以精製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原料,為降低鈉離子濃度而添加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如氯化鉀)經加工而成的食用鹽。

簡單來說,低鈉鹽就是用一部分氯化鉀替代了氯化鈉,以減少食鹽者的鈉攝入量。

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規定,每100克低鈉鹽中,氯化鉀含量應為10%~35%,則推算出氯化鈉含量在65%~90%。(普通鹽的氯化鈉含量通常在97%以上)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消:市面上為什麼會有低鈉鹽這類產品?其他國家也有低鈉鹽嗎?

梁:2013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新的食鹽攝取指南,明確指出鈉攝入過量或鉀攝入不足都是導致高血壓的風險因素。

另外,從飲食結構來看,中國人主要的鈉攝入源自於食鹽,而低鈉鹽是能實現減鈉補鉀的最佳選擇。

實際上,並不是只有我國才有低鈉鹽,世界很多國家早就有這類產品。20 世紀 70 年代,英國、芬蘭等國陸續推行政策,提倡食用低鈉鹽,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消:低鈉鹽中都含有約10%~35%的氯化鉀,為什麼會添加氯化鉀呢?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嗎?

梁:首先,氯化鉀是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可以用於食用鹽和代鹽製品(低鈉鹽),味道和氯化鈉(即食用鹽)相近。

其次,鉀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研究表明增加鉀攝入量能夠降低成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從食物中攝入更多的鉀,以降低血壓以及發生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消:也就是說低鈉鹽是能夠影響人體血壓水平,甚至預防高血壓?

梁:研究認為,減少鈉、提高鉀的攝入能降低血壓,也就是減少高血壓的發生。

與傳統食鹽(氯化鈉含量達97%以上)相比,低鈉鹽對高血壓有干預效果,它降低了食用鹽中氯化鈉的含量,同時增加了鉀的比重,但鹹味與傳統食鹽相近。

因此,與減少食鹽用量相比,使用低鈉鹽的人群依從性較好,能最終達到減少鈉攝入量的目的,糾正高鈉低鉀的飲食模式。

另外,低鈉鹽的限鈉補鉀干預,能同時降低高血壓和非高血壓人群的尿鈉水平、提高尿鉀水平、降低鈉鉀比值和血壓,且在高血壓人群中效果更為明顯。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消:如果不食用低鈉鹽,其他食物也能滿足鉀的攝入需求嗎?我國成年人目前鉀的攝入水平大概是什麼樣的?

梁:鉀在各類食品中也廣泛存在,肉類、水產類、豆類、薯類都含有豐富的鉀,只要不是嚴重偏食或者進食量過低,在日常膳食中合理的搭配食用這些食物也是能夠滿足鉀的需求量的。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其中谷物、薯類、豆類、菌菇類及堅果等5大類,其中的小麥胚芽、蠶豆、冬菇、銀耳、紫菜、榛子的鉀含量都可以達到1000mg/100g以上)

目前,我國18歲以上成人膳食鉀的適宜攝入量(AI)為2000 mg/d ,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PI-NCD)為3600mg/d。

而2010-2012年的全國營養監測數據顯示,我國不同地區鉀離子攝入量在1479.5mg/d~1931.5mg/d之間。(稍微低於適宜攝入量,但離預防慢性病的建議量則還有比較的大距離)

消:有傳言說,吃低鈉鹽會得高血鉀症,甚至會引起“人命”,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梁:首先,健康人群攝入低鈉鹽是安全的,我們知道鉀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健康人群每日鉀的適宜攝入量為2000mg,預防慢性病推薦鉀攝入量為3600mg。

按低鈉鹽中氯化鉀的含量範圍上限35%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每日6克食用鹽推薦量計算,6克低鈉鹽中含2100mg氯化鉀,換算成鉀的含量為1108mg,仍低於健康人群每日鉀需求量。

其次,鉀的安全攝入範圍很大,只要腎功能正常,一般人群從日常膳食中攝入的鉀都不會引起代謝異常,所以對鉀沒有設定最高攝入量。

最後,國內動物毒性實驗發現,低鈉鹽組的LD50高於食鹽組的,說明低鈉鹽的毒性低於食鹽,且在動物體內基本無蓄積作用。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消:儘管低鈉鹽好處比較多,但哪些人群是需要避免攝入低鈉鹽的?為什麼?

梁:下面這幾類人群是不適宜食用低鈉鹽的。

①是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或在溼熱環境下作業的人群等不要吃低鈉鹽,因為伴隨汗液的大量流失會帶走部分鈉等電解質,食用低鈉鹽可能會引起低鈉血癥。

②是腎病患者,尤其是尿毒症等腎臟排鉀功能受損的的患者,過量鉀無法排出,低鈉鹽會增加高血鉀風險。

③是對於服用特定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如正在服用保鉀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具有抑制排鉀作用、或抑制腎小管鈉鉀交換而升高血鉀的降壓藥,就需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實際上,低鈉鹽的產品標籤中除了標示鉀的含量外,也會清晰標示:“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應慎用”。

消:消費者決定鹽添加量往往是通過口感,覺得鹹度不夠會再添加。但低鈉鹽的口感較正常鹽偏淡甚至苦,這樣就容易達到想要的口味兒多加鹽,從而增加鹽的攝入量。如何才能做到既滿足口感,又能降低鹽的攝入?

梁:2012年廣東省膳食營養監測調查顯示,我省總人群人均食鹽每日攝入量為7.8g,其中農村居民為9.7g,城市居民為6.8g,均高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於的6克。所以,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講,降低食鹽的攝入才是根本。

消道長於2018年5月送檢了全國10個省市的13款低鈉鹽,具體結果可戳下圖閱讀全文~

正常人群合理食用低鈉鹽並不會得高血鉀症,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