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風雲人物之帝師——伍次友

滿清風雲人物之帝師——伍次友

伍次友,江蘇揚州人,眾所周知,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景秀麗,有漢隋帝王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最古老的運河和眾多明清私家園林,可謂是人傑地靈,史上著名的“揚州八怪”便在此出沒。伍次友祖上從元末定居於此,幾百年來伍家出了四個狀元,三十個進士,聲名顯赫,在揚州乃至周邊地區,伍家代代大儒的影響力讓人歎服。伍次友出生於這樣一個家庭,能不厲害嘛,從小耳濡目染,加上本身的聰明伶俐,經史子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伍老太爺為使伍次友在世界觀及人生觀還有審美觀等等方面有更大突破,又尋訪名師,最終拜當時炙手可熱的明末清初“四公子”之一侯朝宗也就侯方域為師,侯方域是河南商丘人,他廣為人知一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傳奇愛情故事,當然是以悲劇結束的,要不然大家也不會記住他。我在商丘工作時曾經去過侯方域的壯年著書處----商丘古城北門內的壯悔堂,我在裡裡外外轉了好幾圈,當然我是想看看李香君的影子還在不在。呵呵,見笑。

伍次友拜師後,如魚得水,如牛得草,你想啊,那跟著侯方域能差得了嗎,不但學業有成,而且思維更加開闊,看透了明亡清興是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遂遵從歷史,摒棄伍老太爺的“不食清粟”理論,準備參加當時的順治科舉,為國效力。

當時的北京城裡,大清入關還不到十年,時局不太穩定,國家百廢待舉,伍次友幸遇原來的家人何桂柱,在何桂柱開的客棧悅朋店裡,住了個把月等科舉考試,還順便救了後來的一代奸相納蘭明珠,便拉著明珠一起去參加考試,結果就像好多成名的影星一樣,陪著同學去電影學院面試,同學刻苦備考了數年去參加面試,結果反而因為太抳泥於教條而名落孫山,自己因為無心插柳便沒了拘束展現了最真實的自己,讓老師相中,最終入學而成名。這和當時的伍次友與明珠一樣,伍次友在明珠面前,不只是老師輩的,以他的修為當明珠的祖師爺都不為過,但伍次友畢竟年少氣盛,上考場後把便抨擊時政,寫了一篇《論圈地亂國》,得罪了當朝權臣鰲拜,你說你這不找死嗎,寫這個東西誰敢把你取為狀元啊。結果可想而知,明珠反而因為大大咧咧胡亂寫了一篇極平常的東西而躍上龍門,你說可笑不可笑。

滿清風雲人物之帝師——伍次友

一次偶然的機遇,伍次友結識了康熙的侍衛魏東亭,當時康熙年幼,玩心較重,出宮溜達時便見到了伍次友,此後兩三年便會時不時來和伍次友聊聊天,談談時政,發發牢騷,兩個人都比較苦悶,就惺惺相惜,雖然隔著十幾歲,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伍次友寫完圈地亂國後,就遭到了鰲拜的追殺,數次遇險,但在魏東亭、何桂柱甚至康熙等人的幫助下都逢凶化吉,從而更加厭惡鰲拜,也激發了他對時政的正確估計,為後來的康熙除去鰲拜埋下伏筆。

康熙與伍次友相識兩年後,在孝莊的督促下,康熙化名為龍兒,自稱是索尼的老兒子,索額圖的幼弟,正式拜伍次友為師,伍次友討厭繁文縟節,遂與康熙以兄弟相稱,在授課時,康熙最愛問及古代帝王為尊之道、及經營管理國家之道,伍次友雖然有過懷疑,但他宅心仁厚,一向於人為善,時間久了也就不在追問緣由,只管撿著康熙最愛聽的課程進行授課,康熙也是照著伍次友的方法,韜光養晦,學以致用,從而成功拿下鰲拜,甚至於後來對於鰲拜的殺留、三藩的存留、平定臺灣的方針,康熙都是按照伍次友的辦法來進行的,事實證明是正確的,是見地深遠的老成謀國之法,也就成就康熙大帝的一代美名。直到康熙正式掌握實權,才揭開了他是當朝天子的面紗,從而“龍兒”在伍次友心裡的種種猜測也不攻自破。

同時,康熙近侍女蘇茉爾,也就是蘇麻喇姑由於經常陪王伴駕,陪康熙讀書上課,對伍次友的學富五車,滿腹才華欽佩得望穿秋水、夜夜相思,大有以身相許之意,(從史書上記載,蘇茉爾比康熙至少大三十到四十歲,所以也比伍次友大的多,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事,但咱們今天是野說,也就是戲說,就不拘小節了,哈哈。)伍次友呢,也鐘意於蘇麻的聰明伶俐,思維敏捷,知書達禮,反正兩個人就是一見鍾情,正當康熙也在思考如何為二人賜婚時,明珠看出了聖意,唯恐旨意下達,就攛掇索額圖續絃,索額圖也愛慕蘇麻的聰明美麗,就找了老孝莊為他賜婚,結果孝莊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竟然應允了,結果可想而知,孝莊和康熙祖孫倆那麼有默契的人,在這件事情上竟然也沒有商量,同時下達了聖旨,但是內容卻大相徑庭,蘇麻一氣之下,拒不奉旨,憤然出家,數人相勸未果,康熙無奈之下為蘇麻在紫禁城內搞了一個修道庵,可憐蘇麻喇姑這輩子太不值了,到死也沒嚐嚐男人的撫愛是啥滋味,擱現在能發生這樣的事嗎,真為蘇麻叫屈呀。伍次友呢,也心灰意冷,看著康熙的管理規模大勢已成,便萌發離京之意,去意已決,康熙只好與他灑淚而別。

伍次友真不愧為帝師,在遊歷中他制定了平定三藩的大政方針,給康熙予以參考和指導,同時他廣泛利用自己的影響,到處講學,宣揚大清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政策,為康熙收復天下士子之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此過程也是危機四伏,當時的吳三桂對大清政權覬覦已久,眼見伍次友這樣搗亂,勃然大怒,於是派當時自己的得力保鏢,綽號“打虎太保”的皇甫保柱對伍次友進行圍捕,但由於伍次友每到一地,都會得到當地政府最得力的保護,皇甫保柱一時間無法下手,伍次友討厭這種前呼後擁的接待,便甩開官府,單獨遊歷,遇到了他生命中最愛他的第二個女人,狗皮道人胡宮山的師妹李雨良,皇甫保柱自認為這時候可以下手了,誰知道就冒出了個精通武術的李雨良,皇甫兄一看沒了機會,就暫時放棄了行刺,改為長期跟蹤,尋找其他機會。

滿清風雲人物之帝師——伍次友

卻說李雨良在與伍次友長期相處中,逐漸被伍次友的男人味所吸引,便動了凡心,產生了與伍老師過下半生的想法,其實,如果瞭解伍次友的人,就會知道小李姑娘的想法有多麼的幼稚,但小李姑娘不知道啊,可想而知,剃頭挑子一頭熱,只能熱一頭涼一頭,哎,可嘆,伍次友心有所屬,容不下其他女子啊。李雨良的結果也是以悲劇結束生命,同時與蘇麻喇姑也離開了人世。

伍次友更加心灰意冷,遂專心講學,這時候皇甫保柱的機會就來了,與判官勾結,軟禁了伍次友,令人覺得戲劇性的是,在押解伍次友去雲南的數月中,他竟被伍次友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結果路還沒走到一半,皇甫保柱竟然歸附大清,捨身投誠,被伍次友所感化,真是讓人大跌眼鏡,這種事情也有,可見伍次友的魅力啊。

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伍次友為康熙的盛世王朝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甚至為康乾盛世的出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努力,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孜孜以求的一生,是令人歎服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