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鄭僑(1132—1202),字惠叔,號回溪,福建省仙遊縣菜溪鄉菜溪村人,出生書香門第,是著名史學家、《通志》作者鄭樵的堂侄子,先祖是“開莆倡學”的“南湖三先生”鄭莊。他是仙遊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

鄭僑少懷大志,飽學多才。中狀元前,當地民間流傳讖語“漈坑卿監無人識,雲頂峰前出狀元”;據《遊洋鄉志》記載:鄉民鑿井丈餘,得一石頭上刻“石上狀元”;殿試前,鄭僑夢見自己飛昇立於巨石之上。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鄭僑狀元像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鄭僑北上臨安(今杭州)參加殿試,主考官定他的文章策論名列第二,泉州舉子石起宗第一。孝宗皇帝閱卷後,認為鄭僑的文章立論精闢,大加讚賞。廷對時,親自出題,上聯為:“蕊蕊黃花,千秋丹桂誰能折?”意思是月中的丹桂,有誰敢折取。鄭僑聯想到家鄉的美景“三鯉朝天”,當即對曰:“滔滔白浪,萬仞龍門我獨登!” 以鯉魚躍龍門比喻,學成一身藝,報效帝王家。

孝宗皇帝龍顏大悅,贊曰:“素聞興化海濱鄒魯、文獻名邦,果然名不虛傳”,當下欽點鄭僑為狀元,石起宗排名退居第二,為榜眼。果真應驗了“石上狀元”之讖。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仙遊菜溪巖

鄭僑中狀元后,歷任鎮南軍節度判官、常平官、校書郎、起居舍人、禮部郎中、吏部司封、福州知府、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知樞密院等職;歷仕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官居高位,曾任光宗、寧宗兩代皇帝的老師。他忠軍愛民、政績卓著,以“忠誠重厚”稱譽朝野。

鄭僑為人持重,崇尚信義。傳說,在縣學讀書時,汪教諭對他愛護有加,並有意將獨生女貞娘許配給他。鄭僑心中喜悅,表示“大登科之後再小登科”,意即功成名就後再談婚論嫁。

後來,鄭僑狀元及第,返鄉路上巧遇縣學妻女護送汪教諭之魂歸土安葬。鄭僑感念汪教諭生前知遇之恩,當即前去設奠弔祭,並請人為媒下聘。縣學妻女因家庭變故,時過境遷,不敢高攀狀元門第,婉言謝絕。鄭僑毅然親自上門求婚,聲言非貞娘不娶。貞娘母女受鄭僑誠懇深情所動,最後答應了這門親事。婚後,夫婦相敬如賓,鄭僑侍奉岳母頤養天年,傳為佳話。

另據記載,鄭僑的岳父是紹興五年(1135年)乙卯科狀元汪應辰。汪教諭是否就是汪應辰,有待考證。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鄭氏宗祠(鄭僑狀元祠)

鄭僑勤於政務,克己奉公。初任鎮南軍(治所在今南昌)節度判官,當地鬧饑荒,常有民眾餓死,百姓苦不堪言。鄭僑積極救荒,到實地視察,提出十多項救災措施。由於措施有效,災荒很快就過去了。皇帝知道後,對鄭僑的救災措施十分滿意,命令大臣好好研究,作為法令向全國推廣。

後來,淮浙一帶也鬧饑荒,朝廷派了幾位大臣去救災都無計可施,大批流民不斷外流,情況十分危急。這時,皇帝又想起鄭僑,馬上委派他前往治理。當時,鄭僑因為父親去世在家守制,接到皇帝命令,馬不停蹄地趕回朝廷。在請求劃拔四萬石糧食賑濟饑民後,他親自辦理運糧賑濟之事,把賑濟糧食盡數發到饑民家中,一時,大批流民高興返鄉,社會很快安定了下來。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鄭僑先祖“南湖三先生”

當時,鹽稅是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可是因為官員層層貪汙,不但朝廷沒有收入,反而每年虧了幾十萬錢。皇帝又想起鄭僑,派他去管鹽稅。鄭僑上任後,一邊懲治貪官,一邊疏通河道,僅一年時間,運鹽河道就暢通無阻,鹽稅扭虧為盈,一下子為朝廷積累了三四百萬兩銀子,國庫收入大增。

鄭僑的能幹與清廉,朝野稱讚,孝宗龍顏大悅,下詔封鄭僑為太子老師,併為皇帝起草文書。

孝宗皇帝貪色,有一奸臣投其所好,進獻美女,妄圖獲得提拔。孝宗要鄭僑起草任命文書,鄭僑死活不肯執筆,並勸諫皇帝收回成命。皇帝十分生氣,但由於太愛鄭僑的文才,又聽鄭僑講得理直氣壯,只好作罷。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鄭氏宗祠

淳熙十五年(1188年),鄭僑奉孝宗之命出使金國。到達金國時,金世宗有病在床,不能接見。鄭僑將進入宮門向金主呈交國書時,金朝宣徽使傳言:“金主風寒,不能上朝,讓使者鄭僑從東上閣門進書”。鄭僑抬頭一看,要進的宮門不是正門,立即停住不走,手捧著皇帝詔書定定地站在門外。

無論金國大臣使出什麼招數,鄭僑始終不屈服。重病中的金主佩服鄭僑的膽識,吩咐好生招待。鄭僑完成使金重任後,回到朝廷時,孝宗皇帝已把皇位讓給光宗皇帝。新皇帝知道鄭僑出使金邦,不辱使命,為朝廷爭了面子,親自接見,大加稱讚,又升了他的官。

鄭僑工書法、善詩詞,作品有《書史會要》《詠菜溪巖》《題九鯉湖》《送鄭夾漈應聘》《四季讀書歌》等。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永泰同安鳳凰寺

鄭僑一生赤誠報國,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為國家和人民做的好事,不勝枚舉。逝後,贈太師、封郇國公,諡忠惠,祀鄉賢祠。葬在永泰教忠寺附近。

鄭僑曾在仙遊菜溪潯陽書院、漈坑(今濟川村)雲頂峰和永泰同安鳳凰寺、梧桐教忠寺等地讀書,所以多地都稱其為同鄉,以其為榮。

前科狀元蕭國樑所作《贈鄭僑廷試第一》:“雲頂峰前分玉帶,禮閨名上探金籠”,說明鄭僑長期在雲頂峰讀書。為紀念鄭僑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漈坑更名為“濟川”(意為“輔佐君王”);永泰同安鄉原稱輔弼,因鄭僑為國家輔弼大臣而名。

仙遊鄭僑:狀元宰輔,三朝元老,兩代帝師

仙遊縣濟川村雲頂巖鄭僑狀元亭

在仙遊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關於鄭僑的勵志故事。他在家鄉古驛道轉彎處題刻了一副對聯:“到此才行一步,望君勿廢半途”,激勵鞭策後人要有遠大目標,不辭辛勞,奮力向前。他在雲頂峰書寫的《四季讀書歌》,蕩氣迴腸,催人奮進。全文如下:

春日晴,春日晴,桃花豔冶照節棚。和風拂詩思,小鳥弄文情。書,吾為汝竭力心耕,吾為汝斬棘披荊,何時遂吾志,還給我萬里前程。

夏日長,夏日長,荷盤貼水吐清香。游魚浮碧沼,好雨洗玉觴。書,吾為汝費盡心腸,吾為汝受盡淒涼,何時遂吾志,早教我瞻拜君王。

秋日融,秋日融,嬌豔嫦娥在月中,吳剛揮玉斧,玉兔躍長空。書,吾為汝下盡苦功,吾為汝刺股勤政,何時遂吾志,好教我立業建功。

冬日寒,冬日寒,青松不改舊時顏。黃卷伴夜闌,茅廬居之安。書,吾為汝廢寢忘餐,吾為汝歷盡酸寒。何時遂吾志,定教我衛國靖邊。

(作者簡介:林琪翔,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北大文學碩士,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尋找南少林》《福建狀元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