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大豆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能被很多人忽略,實際上,大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商品。再加上近期中美貿易戰,大豆成為首當其衝的商品,慢慢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今天我也來介紹了一下有關大豆期貨的基本知識。

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1 大豆的起源與發展

雖然,現在大豆是中國的主要進口農產品,但是大豆在中國的種植歷史可以說非常悠久;大豆原產我國,古稱“菽”或“荏菽”,中國因此被世人稱為大豆的故鄉。文獻表明,我國人民栽培大豆已有5000年的歷史。《戰國策》上說:“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就是說用豆粒做豆飯,用豆葉做菜羹是當時人們的主要膳食。雖然在具體時間上有爭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是大豆的主要原產地;

在大豆產生的早期,大豆並沒有被大規模種植,原因是因為大豆吃起來會有脹氣,多吃大豆並不好,直到豆腐工藝的發明,大豆才真正走上了中國人的餐桌與田野。據《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而許多文獻也出現過劉安的名銜,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許有力的背書。但是就其根源來說,說法很多,並沒有一個一致的觀點;不可否認的是,豆製品工藝的發明是大豆文明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此以後的很長時間裡,中國都是大豆的主要消費國和種植國,其主要功能主要是豆製品消費食用。實際上,現在的很多有關大豆的文章都沒有介紹其歷史,實際上,研究歷史對於我們瞭解品種是非常關鍵的;直到清末,大豆依然是中國的主要農產品,但是19世紀開始,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開始以大豆作為飼料,大豆開始成為了全球性商品,也成了清末中國對外出口賺取外匯的主要農產品。

既然大豆有利潤,資本家自然不會放過,特別是當歐洲和美洲有大量未開墾的土地,所以大豆開始從中國傳播到國外。實際上,要論傳播的話,實際上早在唐朝,大豆已經傳播到國外,但是大規模種植還是出現在近代。

實際上,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了大豆可以製作豆油,但是由於豆油出油率不高,所以豆油沒有得到非常的重視。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榨油工藝並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在經濟上也不划算。人們也在不斷探索,經歷了液壓榨油機和螺旋榨油機以後,浸出工藝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德國工程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決了浸出以及異味的問題,製造出了成熟的不間斷的榨油工藝。二戰後,這一技術迅速被美國接收。到了1957年,美國大豆壓榨量的94%以上被溶劑浸出,1972年後超過95%。自此,

大豆的用途有了質的變化,大豆開始真正走上國際舞臺

2 大豆的基本分佈與供需

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種植大豆很少,但是消費量很大,不僅僅是因為中國人愛吃大豆,更多是因為豆油比較便宜,而且中國人普遍是肉食主義者,而豆粕是最為重要的飼料之一。但是對於如此重要的戰略物資,為什麼中國喪失了最大的種植市場呢?最為重要的是因為大豆的單產低,中國最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可用耕地本來就少,大豆是最浪費土地的幾個品種之一(據測算大米的平均畝產是大豆的2.7倍。),而且大豆還是單季產品。大規模種植將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所以在權衡利弊之下,中國大豆選擇了 從國外進口。

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大豆的消費結構

豆富含蛋白質,一方面能夠煉油,一方面豆粕能夠作為飼料,有著硬性需求,豆油的價格比一般的油品價格低

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大豆種植分配

目前,種植市場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是國際大豆市場的最大供應者,其中巴西和美國是最大的供應者,一個在南半球,一個在北半球,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消費季節承擔著國際供應,而且巴西的大豆商業大多是由美國資本控制的,所以目

前世界上的大豆還得看美國

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大豆消費量

目前中國每年消費的大豆在1億噸左右,而實際上中國大豆的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還是相當依賴國外進口。

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大豆產業鏈

3 豆一與豆二

熟悉期貨的朋友都知道,中國期貨市場有兩種大豆,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豆一和豆二有什麼區別;

1、豆一合約的交割標準是非轉基因大豆,豆二則包含全球各地的大豆,包括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

2、標準不同。黃大豆1號合約採用的是以現行大豆國家標準為藍本、以純糧率為核心定等指標的食用大豆指標體系;黃大豆2號合約採用的是以油脂用大豆國家標準為藍本、以粗脂肪含量為核心定等指標的榨油用大豆指標體系。

3、可交割品範圍不同。黃大豆1號合約只允許非轉基因大豆參與交割;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允許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參與交割。

4、合約定價和交割包裝方式不同。在合約定價上,黃大豆1號合約價格將包裝物計算在內,黃大豆2號合約價格不包括包裝物價格。包裝方面,考慮到進口大豆。

實際上,也就是說,豆一是國產的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作豆製品食用的,而豆二則主要是轉基因大豆,是用作榨油和飼料的。國產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高一點,但是出油率低,產量低。目前中國的期貨市場上主要交易的是豆一,也就是國產大豆,而美國市場上交易的實際上是轉基因大豆,還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在談到期貨的時候主要還是以豆一為主。

4 豆粕的需求與消費結構

豆粕是大豆副產品中最為重要的產品。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氨基酸適合於家禽和豬對營養的需求。實驗表明,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在家禽和生豬飼養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單位蛋白成本遠低於豆粕時才會被考慮到使用。事實上,豆粕已經成為其它蛋白源比較的基準品。

商品期貨——豆一、豆二、豆粕與豆油

豆粕的消費結構

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味道鮮美、易於消化的豆粕能夠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飼養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還被用於製成寵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簡單混合食物與使用高動物蛋白製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價值。豆粕也被廣泛地應用於水產養殖業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能夠充分滿足魚類對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豆粕作為飼料的可替代性不高,雖然玉米等可以替代豆粕,但是作為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豆粕的需求端還是比較強硬的,在需求端主要收到經濟週期的影響。在供應端,主要收到美豆的影響,所以研究豆粕的需要將美豆的價格作為基準。

5 豆油

豆油主要還是用於食用,其次用於醫用以及飼料,近年來隨著大豆價格的下跌以及原油價格的上漲,豆油作為一種製造乙醇的原料開始被應用。豆油的可替代性比較高,菜籽油和棕櫚油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橄欖油由於價格偏高,不太會對豆油價格造成過多影響;

在豆油方面,在供應方面主要還是受到美豆的影響,在需求端,一方面受到經濟水平的增長,另一方面主要受到替代商品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