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認監委發布2017年度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信息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昨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監委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了2017年度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信息和認證認可強國建設有關情況。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截至2017年底,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達到36797家,數量較2016年底增長9.44%;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實現營業收入共計2632.52億元,較上年增長13.51%;全年吸納就業人口121.3萬人,較上年增長8.69%;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1.70萬元/人。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我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強增長態勢,從業機構數量和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科研投入顯著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增加,為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動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擴大就業容量、服務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活力不斷增強,高技術服務業的行業屬性日益凸顯。

截至2017年底,全國各類認證認可機構(含子公司)共計470家,同比增長21.45%,認證認可服務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5.05億元,較上年增長0.39%。通過認可的認證機構271家,較上年底增長5.86%,佔認證機構總數的57.78%。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共計36327家,同比增長9.30%;檢驗檢測服務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77.47億元,較上年增長15.13%。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我國認證認可機構從業人員共計93674人,較上年增長2.96%;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從業人員111.93萬人,較上年增長9.21%。2017年度,全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共有1444家,佔總數的3.92%。在科研方面共計投入194.85億元,研發收入比達到7.40%。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其中,認證機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達到90家,佔全國認證機構總數的19.19%,比上年增加2.87%。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各認證機構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29件,較上年增長74.32%,制定認證標準314項,新發布認證技術規範624項,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不斷增強。檢驗檢測機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達到1354家,佔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總數的3.73%,較上年增長35.67%。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二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供給資源保持快速增長,服務質量提升、保障產品安全方面效果明顯。

截至2017年底,認證機構自主研發完成的新認證項目達到了362項,服務領域進一步擴大。認證機構累計頒發各類有效認證證書175.33萬張,較上年增長2.57%,涉及各類獲證組織58.76萬家。

從認證性質看,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60.14萬張,較上年增長9.47%;自願性認證證書115.19萬張,與上年基本持平。在自願性認證中,管理體系認證證書85.49萬張,較上年增長13.8%;服務認證頒發證書5067張,較上年增長145.97%;自願性產品認證證書29.20萬張,比去年有所減少。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從認證類別看,服務認證起步晚,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傳統產品及管理體系認證,反映出服務業等新行業領域的認證需求顯著增加,認證促進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2017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共有各類儀器設備575.65萬臺套,較上年增長9.11%,人均擁有儀器設備5.14臺,平均每家機構擁有儀器設備158臺。儀器設備資產原值2871.33億元;實驗室面積6484.15萬平方米;擁有有效專利48455件;參與科研項目總計31882 項,研發收入比達到7.98%。2017年共出具檢驗檢測報告3.76億份,平均每天對社會出具各類報告103萬份。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供給資源保持快速增長。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三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更趨合理。

認證認可方面,大型機構68家,營業收入佔到行業總收入的68.72%;中型機構117家,營收佔比17.56%;小型機構285家,營收佔比13.72%,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按企事業單位類別劃分,企業類機構442家,增長22.44%,佔機構總數的94.04%,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檢驗檢測方面,企業類型的機構23362家,佔機構總量的64%,較上年增長11.18%;事業單位類型機構11369家,佔機構總量31%,較上年下降0.96%;其他法人類型機構1596家,佔機構總量不足5%。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從股權結構來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機構18066家,集體控股842家,民營企業16660家,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257家,其他機構502家。其中,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增長最快,佔增長總數的79.78%。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從區域分佈上看,在區域經濟發達、檢驗檢測需求較大的環渤海地區、華東沿海地區以及華南沿海地區,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更為集中,資源更為豐富。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依託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國家統計制度,國家認監委自2016年起開展認證認可強國指標體系建設和測評工作,最新測評結果表明:

我國認證認可發展水平逐年提升,特別是在制度建設、服務發展、產業實力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國際影響提升較為明顯,創新驅動和基礎能力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目前正處於全球認證認可發展的第二陣營,僅次於主要發達國家,正在加速邁入世界認證認可強國行列。

具體來講:

——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國建立了相對完備的中國特色認證認可制度體系,涵蓋法律、制度、組織、監管、標準及國際合作等組成要素。截止2017年底,我國已有19部法律、17部行政法規明確寫入了認證認可內容, “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五位一體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有力保障了認證認可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在服務發展方面。一是服務範圍不斷擴大。我國認證認可領域已從工業逐步拓展至農業、服務業、新興業態及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涉及安全、健康、環境、資源等重大國計民生領域。截至2017年底,我國實施的產品認證規則數5670個,較上年增長27.42%;服務認證規則數132個,較上年增長140%。二是助推質量提升措施有力。運用新版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等手段打造質量認證升級版,推動百萬家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在航空、汽車、鐵路、信息技術等9個行業啟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版標準和規則制定工作。三是促進貿易便利化效果顯著。我國現有38家實驗室和1家認證機構加入了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安全認證體系(IECEE-CB)。2017年,我國頒發CB證書4337張,居全球第7;認證機構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合格評定體系頒發的認證證書數近3600張,互認國外IECEE-CB其它成員機構的CB證書2588張。我國企業獲得國內外機構頒發的CB證書數量約佔全球總數40%,有效支撐了對外貿易便利化。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在產業實力方面。我國認證認可行業的產業規模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頒發的管理體系認證證書85.49萬張,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統計的全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數量的一半;質量管理體系證書數48.91萬張,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實的認證大國。2017年我國單位GDP的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數為每十億美元69.85張,比上年增長4.33%,穩居世界前列。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在創新驅動方面。我國的創新驅動能力進一步提升。2017年我國主導制定的《合格評定 服務認證方案指南和示例》成為首個由發展中國家制定的合格評定國際標準。認證認可科技經費投入逐年上漲,截至2017年,由國家財政經費支持設立的認證認可科技項目已達417項。我國在IEC合格評定體系中的提案數呈遞增態勢,2017年的提案數為8 個,較上年增長一倍。但總體來講,我國的認證認可創新水平和原創技術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認證認可主要標準、規則仍然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在國際影響方面。我國已參與並跟蹤37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簽署14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21份雙邊合作互認協議,加入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部4個合格評定互認體系和國際認可論壇、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所有互認協議和安排,與俄羅斯、蒙古、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區域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或建立了認證認可固定合作機制,與印度、波蘭、斯里蘭卡等20個國家建立了認證認可合作渠道。2017年,我國連任國際認可論壇(IAF)主席和國際電工委員會防爆電氣產品認證體系技術委員會(IECEx)主席。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的認證認可國際組織任職達38人次,並已實質性參與到國際規則的制定中。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在基礎能力方面。我國從業機構和人員隊伍不斷壯大,但機構能力和人員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我國認證機構主要服務於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份額較低,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很少,機構專業能力和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均需進一步加強。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從總體來看,我國要加快實現由認證認可大國向認證認可強國的轉變,還需要在深化認證認可制度改革、為企業提供更優服務、夯實創新能力、提高證書含金量和公信力、健全社會共治等方面下功夫,要不斷提高認證質量,努力實現“十三五”期間整體邁入世界認證認可強國之列的目標。

發佈會上,認監委有關負責同志還就媒體關心的問題作了現場解答。

剛才您提到,去年一年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增長9.44%,是否與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有關?請問近年來國家認監委“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國家認監委副主任董樂群

機構數量的增長,是國家認監委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成效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國家認監委堅決貫徹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斷優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活力。認證機構資質審批時間縮短至35日,比改革前縮短了一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減程序、減環節、減時間、減收費、減申請材料,許可有效期延長一倍;強制性產品認證推動“目錄瘦身”,對部分產品採取企業自我承諾認證模式,全面改革3C標誌管理。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後產生了顯著效果,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從業機構快速增長,市場活力顯著增強。在“放”的同時,國家認監委不斷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組織開展了“認證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進一步加大對涉及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的3C獲證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強化風險預警,不斷淨化認證市場環境。同時,國家認監委持續優化政府服務,全面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活動;推動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綠色產品認證整合;大力推行消費領域高端品質認證;推進食品農產品認證和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請問國家認監委在強化認證市場監管、打擊“認證亂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在認證執法監管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政策與法律事務部主任劉仲書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認證認可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我國正在由認證認可大國邁向認證認可強國行列。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更加嚴峻。一些認證領域仍然存在違法操作、買證賣證、虛假認證等認證亂象問題,嚴重損害了認證認可的公信力。近年來,國家認監委持續推進監管方式改革和創新,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不斷加大認證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認證違法行為,2017年以來共撤銷了8家認證機構的批准資質和4名認證人員的執業資格,責令1家認證機構停業整頓6個月,行政警告了29家違規認證機構,並向社會公佈了對違法機構、人員和相關證書的處理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警示了不法機構。最近,我們剛剛出臺了《認證機構及認證人員失信管理暫行規定》,認證機構、認證人員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發生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為的,將被列入失信名錄,給予一系列懲戒措施。下一步,在國家新型市場監管體制下,認監委將繼續加強認證執法監管能力建設,鞏固前期的整治結果,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堅決打贏治理“認證亂象”攻堅戰。同時將不斷完善認證失信懲戒機制,提高違法失信成本,著力引導認證機構迴歸本源、誠信經營、穩健發展,營造認證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提升認證行業服務能力與供給質量。

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目前發展迅速,請介紹一下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在華髮展情況如何? 認監委將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擴大檢驗檢測市場對外開放?

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

謝謝!外資檢驗檢測機構作為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腳步共同成長。

1.外商投資檢驗檢測機構准入限制放開,享受“國民待遇”。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始終堅持對國內外檢驗檢測機構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國家認監委關於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取消“在華設立外資檢驗檢測機構的外方投資者,需要具有3年以上檢驗檢測從業經歷”的准入規定,外資機構在華享受國民待遇。

2.外資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效益穩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在華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取得資質認定的有301家,且大部分集聚在東部地區,營業收入199.36億元,同比增長20.06%。平均每家機構取得營業收入6623.3萬元,遠高於國內檢驗檢測機構的平均水平(654萬)。人均產值50.44萬,是全行業的2.35倍。規上企業平均收入規模達到1.44億元,同比增長7.46%;營收前100名中有21家是外資機構。21家外資檢測機構的營收規模佔營收前100名的檢測機構總規模的31.99%,比去年外資機構佔比提高2.56了個百分點,外資規模和實力在逐步提升。

3.國外知名檢測集團紛紛佈局中國市場。國外知名檢測集團幾乎都在中國設立有公司(如SGS、BV、TUV、UL等),其分公司、子公司的數量在數家到數十家不等,檢驗檢測業績發展迅速,從事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很多知名公司單個分公司年收入在數億元以上,是中國檢驗檢測市場中的巨頭。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認監委、中國質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