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抱怨的嘴,迈开改变的腿

闭上抱怨的嘴,迈开改变的腿

在职场中,一些人总在抱怨:待遇太低、付出太多、管理混乱、领导不体谅下属……似乎老天爷就是对他不公。可是,抱怨能解决问题吗?

任何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这是发展的矛盾、成长的烦恼。雪松倡导正能量的阳光文化,禁止散布负能量、怨妇习气。雪松人阳光无畏,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成天发牢骚。

正如央视驻拉美记者孙晴悦这篇文章所言,没有一份工作是如想象一般圆满的,不要执着于眼下的困境,因为我们知道,有更远的地方要去。

闭上抱怨的嘴,迈开改变的腿

1

我记得有一个午后,和朋友走在保利斯塔大街上,讨论过一个问题。

彼时的我们,被出差压得喘不过气来,有写不完的稿子,剪不完的片子。我们说,如果财务自由,那么你会想要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啊。事实上在当时,我俩沉默了许久。

那个时候,一个在圣保罗读研的姑娘问我们,硕士毕业找什么工作比较好?我们说千万别来央视。她问使馆的小伙伴,他们说千万别来部委;她问中资公司的男生们,他们说千万别去企业。

小姑娘就蒙了。她说,为什么你们都这么负面,难道不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吗?难道现在的工作不是你们自己选的吗?

路确实都是我们自己选的。

我身边大部分人都是“求仁得仁”,在自己梦寐以求的行业里打拼。

做国际销售的男生说,以前最羡慕的就是拿着公文包,带着简单行李全世界飞、全世界谈生意的国际精英,后来他真的去了跨国公司做销售,成为了他。

在使馆工作的姑娘说,以前看电视里播放的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最羡慕那些坐在总理身后的高翻姐姐们,后来她真的去了外交部工作,变成了她。

有同事说,以前最羡慕闾丘露薇,看过她的书,听过她的演讲,最羡慕的是她作为战地记者,后来她自己也做了记者,去了战地,变成了她。

但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是后来。

闭上抱怨的嘴,迈开改变的腿

2

后来,那个男生常年和家人分居两地,第一年在国内的时间是12天,第二年是23天,第三年只有8天。他匆匆回去结婚,又匆匆离开。在每一个南半球的夜晚,加班到深夜,打开冰箱,喝一罐亚马逊果子做的汽水,继续写下一个报告。

有一次家人生病住院,他出差去了一个偏僻的镇子,没有信号,失联好几天。他说,那些深夜喝汽水的时刻,那些没有手机信号的时刻,他想过两百遍,要不要辞职。

后来,在使馆工作的姑娘,外派非洲,在战乱和疾病并存的国度里,做一名文装解放军。

她说自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每每看到朋友圈哪个姑娘又去了马尔代夫度假,大学同宿舍的姑娘生了二胎,这些时刻,她怀疑了两百遍,理想究竟值得吗,而她要不要辞职?

后来,闾丘露薇从凤凰辞职,去追寻新的人生理想了。那个同样去过战地的女记者,在传统媒体日渐衰落的时代,看着自己微薄的薪水,再看看自己坚守的新闻理想,她犹豫了两百遍,要不要辞职,要不要转行。

所以你看,再好的工作都有太多令人崩溃的时刻。没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辞职的。

我们有一大堆想要辞职的理由。老板不近人情,加班比上班还多,我们在每一个委屈的时刻,难过地哭了。我们也不管职场相不相信眼泪了,先哭了再说。

为什么要让我们背那个黑锅?

为什么总是我们做最吃力不讨好的项目?

特别是一些职场新人,每一份付出,都想要立刻看到回报。只要有一点不对,就默念两百遍,我要辞职我要辞职。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闭上抱怨的嘴,迈开改变的腿

3

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批评,被误解,受过嘲笑。人在职场,你不是例外。

这些时刻,所有人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而所有人都必须蹚过这些河,内心才会越来越强大,才能不执着于眼下的困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更远的地方要去。

要赶路的人,没时间停下来围观、琢磨、埋怨、仇恨,心里憋着大事儿,就容易淡定。

好多职场小朋友会说,是因为这份工作给了我负面影响,所以我想辞职。其实,没有一份工作是如你想象一般圆满的。就像刘若英说,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闭上抱怨的嘴,迈开改变的腿

然后你会说,我不想要打工了,我要创业,要自己做老板。可是,真的会如你所愿吗?

我看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创业比工作还委屈”。你看到的那些创业者,都还在做着热爱的事业。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辞职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就能少去那些纠结、迷茫、徘徊的时刻,我们是不是可以少想两百遍,然后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毕竟工作的时间占据了我们三分之一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