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有条母亲河,千年城市发展,与它息息相关

对行政区域有概念,最早应该是从考试那会儿在试卷信息一栏,填写区域、籍贯开始的。


我是扶沟县练寺人,九几年那会儿,正在读小学,考试时,最早地区一栏写:练寺乡,没过两年老师提示我们要写:练寺镇!我才知道,练寺变大啦!也是那时,我开始学习到乡镇、县、市(地区)、省等行政区的称号。

周口有条母亲河,千年城市发展,与它息息相关

找不到小时的试卷,但大概是这个样子

关于周口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周口还是被称作周口地区,周口电视台播出的周口新闻里,每次介绍会议时,还说周口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某某出席某某会议……地区,在当年的行政区划里,乃是一个“区域行政公署”。

事实上,周口地区,之前被称为周口专区,乃是1953年淮阳设的专署被撤销后,1965年析商丘、许昌二专区部分县置的周口专区,到1969年才改为周口地区。

经过小编查阅<>里曾有发文记述了周口行政区称号的历史沿革:

周口,称为周口市,第一次出现在1948年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周口市志》记录:1948年1月17日,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归淮阳专区管辖。

>>> 1952年8月28日,撤销周口市,改为周口镇,归商水县管辖。

>>> 1953年3月,淮阳专员公署撤销,周口镇随商水县划归许昌专区管辖。

>>> 1953年11月10日,省人民政府通知商水县周口镇改为周口市,仍归许昌专员公署管辖,到1954年4月5日正式与商水县分署办公。

>>> 1958年4月7日,周口市改为周口镇,再次与商水县合并,归商水县管辖。

>>> 1965年7月1日,周口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周口镇为专属所在地。

>>> 1980年9月26日,根据国务院批复《关于河南省恢复周口市,驻马店市的报告》,撤销周口镇恢复周口市。

>>> 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吊销周口区域和县级周口市,建立地级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

周口有条母亲河,千年城市发展,与它息息相关

周口撤地设市后的行政区划

追溯周口城市的发展历史

周口历史悠久,古时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

然而,周口开始繁盛还是在明清时期。因为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在此地交汇,周口乃是航运而得名,明初时仅是一个埠口,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开通而开始发展,最初的集镇也逐渐由沙河北岸扩展到南岸。为了满足两岸商贾往来的需要,一户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汇区老街)开辟了第一个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

>>> 到明代万历年间,贾鲁河河道疏浚完成,于是周家口成为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 清初的五十年间,贾鲁河疏浚达十次,以确保河运畅通。

>>> 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镇的发展达到顶峰,开辟渡口16个,拥有街道116条,常住居民数万人,流动人口达数十万人。

>>> 清朝中后期,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

>>> 1843年,黄河在中牟决口,致使贾鲁河淤积,贾鲁河北上开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复。周家口镇的商业开始走向萧条。

>>> 咸丰同治年间,捻军战乱波及周家口,镇内的许多庙宇建筑“三次焚毁,几至于尽”。

周口有条母亲河,千年城市发展,与它息息相关

周口最初就是个渡口

“豫东南母亲河,它让周口镇变成了周口市!”

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河在周口市与南支沙河、北支贾鲁河会流后,这条河便有了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沙颍河。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和发祥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那么沿周口中心城区穿流而过,奔腾不息的沙颍河就是周口的母亲河!

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早在明朝,周家口便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最繁盛时期的周口镇仅街道就有116条,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专门行业,如筢子街就是卖竹器的,麻线街是专门卖麻袋的,打铜街是专门做铜盆等铜器的,而且平均每两条街都要建造一个庙宇。

虽然整个周口镇有116条街道,但它的商业主要还是靠转运贸易发达起来的,这些转运贸易主要在河南东部和江南之间进行,其输出的商品以陈州、开封二府所产农副产品为主,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为主。杨子山说,有人形容周口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用“商旅奔驰”四个字,非常贴切。

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口时,曾写过一首叫做《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句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即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

周家口真正的兴盛时期还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周口已经开辟16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它也赢得了“南皮都”和“小汉口”的美誉,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1901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周口以西数十公里的漯河因地处铁路沿线而吸引了大量商民,周口也彻底告别了古代“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繁华。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正值汛期的黄河改道,顺贾鲁河颍河而下。周口一带成为黄泛重灾区,受灾长达九年之久。

如今,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沙颍河周口至漯河航运开发工程、涡河航运开发工程正在加速建设。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周口通航里程将达400公里左右,保持全省第一位次。航运使周口成为河南连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中原经济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水运动脉,周口乃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周口有条母亲河,千年城市发展,与它息息相关

沙颍河复航

三川交汇的圣地,承载着“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一河穿城带来了商业的繁荣,造就了周口独特的美。“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盛景已成过去,但今世的繁华才刚崭露头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