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從“一牛一犁”,到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機械化設備,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固然是可喜的,但同時也是遠遠不夠的,至少在植保飛防領域。農業生產者要更好地依靠“農業致富”,就必須要得到解決機械化水平不足的問題。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就是為此。

憑藉著獨創的大載重技術,萊盛隆植保無人機已經在新疆、河南、東北等農業大區落地推廣。不久前新疆阿克蘇辦事處也正式開業,高性能的生產設備正在越來越多地走進農村,為農業生產者再添一個好幫手。

但是,回顧從研發到落地各大農業區的過程,卻可以發現,一路上可以說屢經波折、困難重重。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比如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一件險些令植保無人機項目夭折的事情。這就是初始的研發團隊,出現了離職潮。

因為萊盛隆所追求的植保無人機,是能夠承載更大的重量、飛翔更長時間、使用壽命更長的,這就意味著需要有行業從未出現過的創新技術。

然而,技術創新談何容易?就算萊盛隆有著具備豐富動力電池、自動化機械製造經驗的羅文星和胡漢明兩位創始人,有著一批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的精英人員,可面對動力系統的核心“電機技術”,也一度陷入到了一籌莫展的困境。

受困於此,不少的人因為覺得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選擇了放棄、轉身離職。

幸運的是,萊盛隆的核心成員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到,而是在研發團隊和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以及對“助力新農業發展”理念追求的支持下,日復一日地進行實驗、改進,前後花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終於破除困境,成功研發出了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電機,實現了植保無人機的大載重技術!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舊的目標達成,意味著新的挑戰也將隨之而來。解決了研發過程中的難題後,萊盛隆有面臨著在推廣過程中的不利現狀。

因為萊盛隆雖然擁有了行業獨創的領先技術,但始終是一個“後起之秀”,在市場推廣上優勢並不明顯,而且前面已經有不少的品牌,在各大重要推廣區域排兵佈陣,所以想要從中佔有一席之地,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萊盛隆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也為此做出了足夠的準備。比如制定了“全國銷售佈局”、“100億工程建設”等戰略規劃,並且在河南成立了分公司,專門針對河南地區的銷售市場進行生產推廣。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願望固然是美好的,現實卻總是殘酷的。戰略規劃雖然沒有問題,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各種挑戰與阻礙蜂擁而至。

最突出的一個挑戰,就是農業生產者的認知度偏低。很多的人並不清楚什麼是植保無人機,為什麼需要這種設備;即便知道,但對於全新的萊盛隆大載重植保無人機的創新性,為什麼需要更大的載重量,以及大載重對於農業生產的幫助有哪些等內容,同樣是管中窺豹、認識不夠。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為了培育農業生產者的認識,萊盛隆多管齊下。一方面,開展各種類型的推廣活動,比如前段時間在河南地區的“一噴三防”活動,通過實際性的應用和操作,讓農業生產者全方位瞭解到大載重植保無人機的性能和作用。另一方面,讓精英銷售團隊多路出擊,深入到鎮、鄉、村之中,在推廣的同時蒐集農業生產中最突出的問題,進而為改進產品性能和推廣策略服務。

為了完成目標,推廣團隊不分晝夜、不管環境有多惡劣,一直奮鬥在前線。比如在深入新疆地區市場時,就曾遭遇了十二級風沙暴,那時高速公路都已經被封起來,可推廣團隊仍然在趕路。因為他們始終相信著“不管前邊的路有多難,只想用心做好”的信念!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經過推廣銷售團隊的親勤耕耘,萊盛隆在我國各大主要的農業地區,終於打開了知名度,建立起了市場影響力,也贏得了大載重植保無人機如今“飛”入農村的良好局面!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飛”入農村,農業生產再添好幫手!

不過,挑戰猶如“前浪推後浪”,就算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也絕對不能有所鬆懈。想要完成“全國銷售佈局”、“100億元工程建設”的戰略規劃,萊盛隆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大載重植保無人機也需要走進更多的農業地區,成為所有農業生產者的得力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