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調節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情緒調節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文:劍聖喵大師

01

在我一直以來的印象中,秦博士就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

但他前幾天,在學術委員會上怒罵某教授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學校。

秦博士義正言辭地盯著專家說:“你今天就給我解釋一下,我校文科類項目到底為什麼不入您的法眼,一個不按課題指南申報的課題為何能順利通過,一個連數據都是錯的項目為何能撥款數萬,到底是您對專業缺乏瞭解,還是因為在本次項目評審中,存在某些學術不端。”

一旁的各種領導來勸,秦博士也不讓步,就和專家當面對峙。

秦博的努力並沒有改變評選結果,課題依舊被刷下。

在我認為,像秦博這樣的學術大牛,擁有多項專利和多篇SCI的人,真的沒必要在會議上和某些“磚家”發生衝突,秦博在學術界的成就已經充分證明一切。

成功的人周圍總是有兩群人,想借他的光從而使自己也成功的人,和祈禱他的失敗一直猜忌嫉妒他的人,顯然這樣的“磚家”就是後者。

面對不需要正面對抗的敵人,居然要如此大動干戈,我實在不理解秦博的行為。

難道他被情緒所矇蔽,一時衝動所致?

我決定約他出來聊聊。

聊完之後,才發現是我對情緒的理解太膚淺了。

原來,秦博真正憤怒的,並不是“磚家”不讓他的課題通過,而是學術界一貫的弊病“近親繁殖”。

幾個老資格掌握學術的生殺大權後,就開始把資源分配給他們親近的人,而排斥他們圈子外的人。

秦博經過了艱辛努力,主動下鄉擔任扶貧幹部,獲得地方政府認可。

又像個雷達一樣關注著國內外學術動態,看到學術新熱點後,他立即跟進。在本省都沒有儀器的情況下,他通過自己關係聯繫到廣西一個實驗室,自費高鐵過去做實驗,最終搞出了科學成果。

秦博今日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但絲毫沒有撼動“近親繁殖”者對他的不屑和打壓。

你的努力為什麼沒用,因為你的努力一旦不能成為當權者的工具,你的努力就只能是一種威脅。

這樣的現象在社會上比比皆是。

秦博這次發怒,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告訴自己:“你們不能一直這麼踩著我!”

人總是允許別人踩著你,那樣讓踩了一次又一次,結果一直被踩到最後。

無論有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人踩在腳下。

對於秦博來說,最重要的東西真不是那個教育廳課題,而是他的熱烈感和迫切感,這種不顧一切要實現自己理想的衝動,會幫助他正面突破眼前的一切難題。

“怒懟近親繁殖”改變不了“近親繁殖”的現狀,但能保護被“近親繁殖”一次又一次傷害的那份激情。

秦博的發火不是為了改變結果,而是為了保護“鬥魂”。

這樣的心理策略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內隱情緒調節”,內隱情緒調節的內部機制是自動反向調節,它能讓個體的情緒保持平衡狀態,具有自我保護作用。

當你對某種社會現象絕望或者恐懼時,你可以把你的感覺表達出來,用一些情緒標籤定義你的情緒體驗,結果會引發與原本刺激相反的反應。

這是“內部情緒調節”的重要策略“情緒標籤法”。

秦博發怒可不是指著別人鼻子罵:“你們這群任人唯親的混蛋!”

這麼說只會讓你絕望,因為他們真的在這件事上無所畏懼。

秦博首先說:“我校文科類項目到底為什麼不入您的法眼?”

這話不僅巧妙地把文科項目拉來站隊,形成標籤一:反歧視。

所謂“不按指南申報”和“數據都是錯”這樣的硬傷再丟出來,標籤二自然誕生:維護學術規範。

通俗地說,正面對抗是要有點藝術的,要學會“拉大旗做虎皮”,情況合適就立即給別人“戴高帽子”,不僅能增強正面剛對面所需要的心理自信,更能避開在對方已經構建了完美防禦體系的地方作戰。

當秦博把自己的憤怒用得如此藝術而有魅力時,我只覺得他帥氣。

大腦這個世界永遠是主觀的,永遠是歸你自己去創造的。

所有的利益較量,其實都是智慧的較量,但沒有情緒支持,大腦沒法把最好的智慧拿出來。

情緒調節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02

當代人總認為,“情緒好”的人,都是一群沒有負面情緒的人。

遇到事情不會動怒,碰上強敵不會恐懼,人生受阻時不會絕望,被人拋棄時不會難過。

相反他們的正面情緒是無窮的。

一點感動就流淚,一點友好就掏心掏肺,一句雞血就光芒萬丈,一句安慰就煙消雲散。

實際上,情緒迴路越簡單的人,他的情商就越低。

比如,“絕望”這種情緒為大家所詬病,雞湯文裡經常有這樣的句子“你的人生一定不要絕望”。

其實“絕望”是很有用途的,它可以幫助你降低對某些人或事的期待,幫助你用最壞打算來應對可能出現的最糟糕局面。

在一次優秀評選中,我本來得票第一,但是最終宣佈結果時,一個基本沒啥票數的老牌大咖突然搶了我的冠軍,我只能淪落為第二。

長輩打電話安慰我說:“不要難過,以後還有機會,大家知道你是第一就行。”

我立即就笑了,我大腦中一點難過的情緒都沒有出現,為什麼?

因為我絕望啊!

即便某些情況顯得結果不公正,那我好歹也是第二啊。得第一的人,好歹也是曾經輝煌過的人啊!

在某些學校,你哪怕網絡千萬人氣,絲毫動搖不了你講課是該校倒數第一的現狀。

在某些機關,你哪怕下面所有的員工都支持你,也點滴改變不了老闆想任用他小姨妹當副總的決定。

所以,“絕望”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的,它避免你陷入一些無意義的擔憂裡。

真正讓傷人的不是“絕望”這種情緒,而是“絕望”出現時,人們擔心自己失去了更多地時間,流失了更多的力量。

當絕望時,你不妨給自己打上幾個好的標籤,比如“破釜沉舟”、“韜光養晦”。

豆瓣9.1分韓劇《迷霧》主角就一直有一段內心臺詞來詮釋絕望。

“這樣的絕境我遇到過幾次,窮途末路又無法後退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裡,我從來都沒有逃跑或是躲避過,從來都是正面突破,不是你破碎,就是我破碎。”

她這段話激發了一個“絕望”的新功能,那就是:當人絕望時,他可以解除自我設限,做一個與平時不一樣的自己。

情緒調節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03

任何一種情緒都是有價值的,就像一顆顆子彈。這顆子彈必須得不斷打磨,必須得不斷微調尺寸和強度,才能精準的突破逆境。

如果你把原始情緒直接丟出,那無論它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只會傷害武器本身,也就是你的身體。

雖然情緒調節行為本身可能需要一定的認知資源,如自我反思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態,並用言語表達出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態,但是就調節情緒這一過程而言,它是自動化、習慣化的過程。

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對情緒進行重新評估,最後形成了全方位立體思考的結構方式, 這將大大提升被試情緒反應的效率和速度。

比如,司馬懿前期任職時,當親人被抓時,總是到處去求人。

這時,他是被委屈和恐懼所支配。

一心想提拔他的荀彧看不下去了,怒罵他:“你要知道,能改變曹操決定的,不是證據,不是自我犧牲,而是形勢!你想救回親人,就必須看清形勢後,進行造勢。”

以後司馬懿親人再出事,司馬懿總是第一時間告訴自己兒子“越是危險,越要冷靜”。

片刻之後,他就知道這個死局該怎麼解。

這便是情商高的一個象徵,內隱情緒調節自動化了,不再需要忍,不再需要壓抑。

最近心理學研究發現,抑鬱症、易激惹、易衝動很大程度上是,內隱情緒調節系統異常導致,情緒迴路錯亂了。

人有情緒,情緒的外洩,倘若只是一味的散發情緒,只會浪費時間,在有情緒時,怎麼處理事情,才是正確的。

我們不能否認情緒的產生,也不能抵禦它的來襲,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情緒走一條他該走的路。

心不動,則動亦靜;心動,則靜亦動。

--------------------------

劍聖喵大師:高校心理學教師,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青年學術帶頭人,省心理指導委員會理事,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

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