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啄癖的綜合防治措施

李海功(廣西容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容縣537500)

雞啄癖的綜合防治措施

啄癖也稱異食癖、異嗜癖或惡食癖,主要表現為啄肛、啄羽、啄冠、啄趾等。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雞群均可發生,一旦發生本病,很快就會蔓延。輕者會啄傷,影響雞生長髮育及外觀質量,重者還會啄死,給廣大養殖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現就雞啄癖的種類、發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簡述如下。

1 啄癖種類

1.1 啄肛癖

這種惡癖最常見,多見於雛雞和患有雞白痢桿菌病的產蛋雞。常發生於:患雞肛門周圍粘滿稀糞,甚至堵塞肛門,病雞不斷出現努責,引起其他雞隻啄食其肛門,造成肛門損傷、出血;小母雞初產或經產母雞產大的雞蛋,引起洩殖腔黏膜損傷;料槽和飲水器的數量不足,墊料過分潮溼,造成溼度過大,通風不良等使得雞隻煩躁不安,發生互相啄鬥;產蛋箱的數量不足或放置不當,造成洩殖腔外翻或輸卵管外翻時被啄;限飼過度,使雞群處於飢餓狀態;患有洩殖腔炎或輸卵管炎的病雞,因洩殖腔、輸卵管脫出垂到肛門外,也可能引起啄肛;產蛋時雞舍光線較強,反射肛門肌肉的亮光,吸引別的雞去啄食造成啄肛。

1.2啄羽癖

其危害較輕,多發生於產蛋雞,尤其是高產蛋雞,常由於飼料中缺乏鈣、硫、維生素等。常發生於:雛雞的換羽期;體表寄生蟲,如蝨、蟎,雞隻為了止癢,常常會啄自己的皮膚及羽毛,最終會導致雞隻自食或互相啄食羽毛;商品肉雞達到上市體重時,如果過分擁擠,也會暴發啄羽癖,引起胴體品質下降;日糧供應不足或喂料間隔時間太長,雞感到飢餓,易發生啄羽。

1.3啄蛋癖

常見於高峰產蛋期的母雞,時常與產軟殼蛋和無殼蛋併發。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飼料中鈣、食鹽及蛋白質含量不足引起。病雞常把自己產的蛋啄食掉。

1.4啄趾癖

常常由於喂料時間不定或飼料缺乏,致使雞為了尋找食物而誤啄腳趾。育雛期間光線過強時,雞隻會把腳趾上的血管誤認為是食物而啄食。輕者運動障礙,重者腳趾壞死脫落;雞腳部被外寄生蟲,尤其是蟎蟲侵襲,導致雞體自身啄食腳上皮膚鱗片和痂皮,發生自啄出血而引起互啄;斷趾時消毒不嚴而感染,造成斷端腫脹,提腿行走,一隻雞啄趾,其他雞蜂擁而上,被啄雞趾部出血或跛行,嚴重的啄斷趾。

1.5啄頭癖

雞隻相互啄冠、肉髯、耳葉、眼等,多見於公雞的爭鬥,導致被啄部位出血、發紫變黑。主要與雞群的密度、雞舍的溫度、溼度和雞體的生理、心理因素等有關。

1.6異食癖

雞啄食陳舊的白灰渣、磚瓦、吞食被糞便汙染的羽毛、木屑等。多見於中雞或成雞,病雞常見消化不良、羽毛無光、消瘦等表現。

2發生啄癖的原因

2.1 營養方面

飼料中營養元素搭配不平衡,或飼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均能導致雞群產生啄癖。

2.1.1飼料蛋白質含量不足,或蛋白質含量達標而氨基酸的組成及平衡性不良,尤其是日糧中只有植物蛋白而沒有動物蛋白的情況下,更能導致機體蛋白質吸收不良。

2.1.2飼料中缺乏維生素,或維生素吸收、利用不當,發生代謝紊亂,能導致特定的缺乏症或綜合徵。

2.1.3飼料中缺少一定的粗纖維,或粗纖維的含量過低或過高均影響雞隻的腸蠕動及消化吸收。一般認為,日糧中的粗纖維含量,蛋雞不應低於2.5%,高於4.5%,後備雞不應低於3%,高於5%,雛雞不應低於3%,高於4%。

2.1.4飼料中鈣、磷、鋅、鐵、銅等礦物元素缺乏或比例不當,能導致雞隻機體代謝失衡、生理防禦機能下降、食慾差、生長緩慢、生產力下降、飼料利用率低、產生異嗜癖。以上由飼料營養元素失衡或缺乏導致的情況,都能引起雞隻產生啄癖。

2.2飼養管理方面

2.2.1養殖戶為節省費用,盲目追求飼養量,造成雞群密度過大,而雞隻識別同伴的能力有限,雞隻之間過於擁擠,在飲水、採食時,容易引起爭鬥,啄傷出血,引起啄癖。

2.2.2強弱混養、大小混養或組群時把不同品種、日齡、羽色的雞隻混養在一起,或者分群不及時,強、弱雞隻混群飼養,引起雞隻爭鬥,弱者被啄傷出血,誘發其他雞隻發生啄癖。

2.2.3光照管理是獲取生長雞理想增重,控制最佳性成熟和後期高生產性能的重要手段。在雞舍中若光照管理不當,造成雞隻體成熟與性成熟不同步,影響雞隻的產蛋,進而易造成雞隻的啄癖,尤其易發生啄肛的現象。

2.2.4注意夏季雞群管理,夏季天氣炎熱,雞隻飲水量增多,飲水次數增加,活動範圍增大,容易引起爭鬥和啄癖,啄傷出血若沒有及時處置,極易引起啄癖蔓延。

2.2.5雞群受到外界刺激,如驚嚇、缺水,雞群較神經質、好鬥,也成為啄癖的一個誘因。

2.3雞舍內環境不良

環境不良也是導致雞群發生啄癖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炎熱的夏季,雞耐熱能力較差,舍內溫度過高,溼度過大,使雞群產生不舒適感。再加上NH3、CO2、H2S等有害氣體易在舍內積聚,加重雞的不舒適感,使雞煩躁不安,互相打鬥、啄傷,進而引起其他雞好奇、追趕、啄傷,若控制不及時,會迅速蔓延。

2.4疾病原因

雞群發生球蟲病、白痢、外傷、寄生蟲病(羽蝨、刺皮蟎)、疾病性或生理性脫肛、法氏囊病早期等都容易引起群體自啄解癢或其他雞隻好奇啄傷出血的現象,若控制不及時,便會發生啄癖蔓延。

2.5生理因素

雞特別喜歡紅色,有一隻雞發生外傷出血後,其他雞就會追啄,從而造成雞隻的死亡。換羽時,由於皮膚髮癢,可發生自啄現象,此外初生雛雞具有好奇性,也易引發啄癖。

2.6應激因素

環境突變或外界驚擾,如防疫、轉群等,可引起啄癖。

3雞啄癖的防治措施

3.1飼餵配合日糧

日糧除要滿足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需要外,可適當降低能量飼料(玉米不要超過65%),提高蛋白質含量,增加粗纖維,同時在飼糧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1%~2%的羽毛粉,能有效預防由於營養不良引起的啄癖。

3.2加強飼養管理

日常飼養管理時,尤其是夏季,要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增加飲水、採食點,讓雞隻隨時能夠得到涼爽、潔淨的飲水和新鮮的飼料。要制定科學、切合實際的光照管理程序,並且最好使用暖光燈泡,並嚴格執行,防止性成熟過早,造成啄肛現象。對於土雞的飼養管理,首先保持雞群的穩定,土雞有集群生活特性,如突然加進新雞,常易引起打鬥,特別繁殖季節,防止發生驚群。土雞活動量大,必須有足夠的活動場地,種雞密度每平方米2~4只,青年雞及商品雞每平方米不超過6只,舍內可用木棍、竹竿增設棲架,以增加活動空間。

3.3改善雞舍環境

夏季應採取溼簾降溫、地面灑水、增加帶雞消毒次數等方法降低雞舍內溫度。保持舍內通風順暢,創造良好的舍內環境,提高雞群的舒適度,防止雞群因環境導致煩躁不安,進而引發啄癖。

3.4做好疾病防治

在購買雛雞時,一定要選擇質量可靠、管理到位、垂直傳染病少的飼養場所提供的優質雛雞,從源頭減少疾病的發生。在實際飼養中,要做好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和免疫,還要定期做好驅蟲工作,防止啄癖的發生和蔓延。防止雞隻不必要應激的發生,尤其是應激疊加情況,儘可能保持雞隻舒適、健康,減少啄癖的發生。

3.5產蛋雞

對於產蛋雞要適當增加產蛋箱、飼槽和飲水器,要勤撿蛋。

3.6斷喙

首次斷喙在7~10日齡,二次斷喙在12~14周齡進行。儘量把喙修成斜面,既防止啄癖,又可以節省飼料,同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K防止應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