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院畢業展搶鮮看:跨媒體藝術學院——埠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跨媒體藝術學院,其宗旨在於: 促進媒體技術開發,推動當代藝術實驗,從媒體中發掘創意,從技術中發顯人文;以媒體實驗、藝術創作、文化研究、策展實踐四維互動的教育格局,在國際平臺上推動當代藝術的跨學科研究和跨領域實踐。

學院直面當代媒介技術變革與文化語境變遷,應對世界視覺文化的發展勢態和創意文化的發展需求,涵蓋實驗影像、虛擬現實、互動裝置、多媒體展演、圖像與視覺文化研究、複合造型與觀念研究、空間多媒體與社會學研究等多個專業領域。

展覽主題 @端口

1971年電腦工程師雷·湯姆林森出於數字地址的準確傳遞,首次將@帶入電郵世界,從此@(at愛特)被賦予全新的含義,成為信息時代無所不在的鏈接、定位。

以「@端口 」作為2018跨媒體藝術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展的主題,既顯示了新一代學子對媒體終端的本質思考;也展現了他們對於跨文化跨領域交互融合的姿態。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開放媒體系

開放媒體系,以培養「後媒體時代的新文藝復興人 」 為目標,即培養具有前瞻視野、符合當代精神的貫通型創作人才。在教學中,主張批判性美學思維與前沿性高端技術並重,並將國內外重要的專業展演平臺和藝術項目作為教學及其成果展示現場,為在校學生、青年藝術家、科技藝術跨界專業人才提供國際化的展示渠道和交流機會。

當前的訓練與研發重點在於:VR 虛擬現實,AR 增強現實,手機藝術、未來書寫、未來山水、實時動態影音現場、社交媒體藝術、聲音藝術、程序藝術、科幻影劇等方向。推行媒體研發、創作實驗、項目實踐同步開展的實驗教學機制。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翁怡璇 聖人不到處

紅皇后說,我們必須努力地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進化論講,適者生存。在這個彷彿充滿著甜膩而溫和的和平時代,其實危機四伏,各種憂慮壓迫著我們,裹挾著我們,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規則在約束著我們;有形的、無形的鞭子驅趕著我們。技術迭代與熵化及其迅速,重複高效的機器取代了手工的是實踐知識,算法和大數據可以比科學家更有效的證明命題、發展理論,技術發展的進化編程取代知識經驗的過程。我們的奔跑速度將需要以數的冪次方增長,一種加速度形式的發展過程,愈演愈烈。

技術工業發展造成的心靈的不滿,機械複製導致的千篇一律,存在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幾近消失,活生生的人按部就班的完成指定的工作變成一種發條式的存在,不停的高速運轉,人們的個性和創造性逐漸被抹殺,被某種運作方式控制著,失去自我。

將這注定無望的泅渡剖開,暗灰色調的森林,掙扎焦慮的人,轉動的齒輪,還有充滿求救信號的紅十字,前方有一個葫蘆,我想葫蘆裡的世界可能就是我的桃花源,中國傳統悠然的時空氣息,不食人間煙火,果然是聖人不到之處,是虛構的想象。依然,我們處於被控之中,如同盤中的棋子。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馮冠湃 契訶夫之槍

契訶夫之槍是一種文學技巧,技巧名字來源於契訶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在第一幕裡邊出現一把槍的話,那麼在第三幕槍一定要響。

本作首先嚐試實驗VR鏡頭在敘事上的特殊形式,規定好鏡頭路徑,讓觀者在作品中觀看。與一般的敘事影片鏡頭不同的是,VR中的鏡頭就是觀者自己,周圍的物體不會因為鏡頭中沒有出現而不作用,即契訶夫之槍一直存在。在本作中,視線就作為「槍」而存在。其次利用這一特殊形式,嘗試表現大眾視線焦點與其相關的網絡信息隨機拼貼下而產生的獨特新人類,同時探討了他人視線與自我,大眾焦點與avatar存在的關係。在作品中作為視線的觀者,不斷的被avatar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互相吞噬。

媒介展演系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張陳瑄 MY BEAUTIFUL DARK TWISED FANTASY

本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一些列科幻電影與科幻小說,視覺風格上將以未來太空風格與賽博朋克風格為核心。這些靈感同樣也作為一種幻想存在於我的腦中,因此在命題上採用「fantasy(幻想)」這個單詞,而這種幻想所具有三方面特點,分別是:美麗(beautiful)、黑暗(dark)、扭曲(twised)。

實驗藝術系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馮均橋 圓周運動

立足於世, 每個人都有以自我為圓點,以自我建構起來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半徑所形成的軌跡和領域——圓。這獨屬於我們自身隱形的規則,從內而外,可被視作是一堵分割的牆或是一扇開啟的門;由外即內,則是個人意識形態的搭建。

「圓周運動」 從「我」出發,圍繞「我」這個主體,將我們潛藏抽象的自我設定具象化,可視化。作品試圖提問,在這個圈不知不覺成長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能跨越的出口?圈外與圈內又存在一種怎樣的聯繫?作品也將西方哲學的主體性問題與古代道家莊子的「無我」哲思放置在一起,詮釋了莊子提倡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考方式對西方主體性意識的消解價值。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2018美院毕业展抢鲜看:跨媒体艺术学院——端口

高展 海狗

該作品試圖以主觀構建的方式令觀者重新觀看空間。這些舊式的把戲和內容——透過狹窄的觀察窗觀看,內部被看作是想象意義上冗長枯燥的生物或心理學觀察實驗、平面圖像或一處單純的置景——並不反對觀者的揣測展開,在觀看的過程中被引申作浪漫、躑躅,文學、嚴肅,荒誕、歡忭,怨懟、厭惡……依附於時空。

網絡時代的技術與思維革命,豐富了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的平臺。新時代的藝術家可說是「後媒體時代的新文藝復興人」,即指「能跨平臺」創作的全才型藝術家,在藝術當下,平臺即媒體, 「跨媒體」是媒介,平臺之間的高度流動與不斷地穿越。藝術創想靈動在各平臺上動態遊走。

2018年跨媒體藝術學院帶來的畢業作品展將會帶來藝術的跨界與融合、探索與突破,請盡情期待這一場不一樣的畢業作品展覽。

部分資料來源 |跨媒體藝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