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也能玩成爲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我哥的孩子沉迷於王者榮耀中,我哥也是愛管不管的態度。我一直覺得孩子玩遊戲上癮是一種精神疾病,我哥因此還訓我:你才有精神病!

這下,我有證據了!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ICD-11,ICD-11新增了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的診斷分類,並將其納入物質使用或成癮行為所致障礙章節,遊戲成癮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性話題。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ICD,國際疾病分類法縮寫(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根據疾病某些特徵,按照一定規則將疾病進行分類,並使用編碼的方式來表示的系統。

遊戲成癮被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並非首次。事實上在2008年時發佈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中便已將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遊戲呈現出一個爆發式的增長。不僅青少年,即使成年人也難逃遊戲的魔掌,地下城、lol、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等遊戲更是風靡一時,熬夜通宵玩遊戲行為更是屢見不鮮,良莠不齊的遊戲市場,深深影響著工作與學習。

適當的遊戲可以放鬆心情,而過度的遊戲行為則影響深遠。在遊戲設定的背後都曾有過交互式的體驗設計,讓人在遊戲中尋求現實無法滿足的刺激與快感,欲罷不能。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在青少年中不少人熬夜通宵玩遊戲,導致白天精神低迷,學習一落千丈,並且小小年紀便帶上了眼鏡。在成年人中肆無忌憚玩遊戲,無心工作與學習,工作能力越來越差,機會越來越少。

什麼是遊戲障礙?

對遊戲失去自控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其他興趣與日常活動都得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了負面後果,遊戲仍需進行下去或不斷升級。如果停止遊戲,大部分人則會出現“戒斷反應”。

心理方面,表現為在情感、認知方面有偏差,因長期過度上網而對現實生活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感,悲觀、沮喪、社交恐懼、容易緊張。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在ICD-11中對於遊戲障礙給出了這樣的診斷要點:

·過去12月內持續的失控性遊戲行為(包括網絡遊戲、離線遊戲及其他未特定遊戲)

·遊戲優先於其他一切活動,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的主題

·對遊戲存在心理渴求

·儘管導致不良後果仍然繼續玩遊戲的行為

該行為模式嚴重導致人格、家庭、社會、教育、執業及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受損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那麼我們又當如何預防與應對遊戲成癮呢?

一:給與更多的關懷關愛

遊戲成癮者往往內心會相對的空虛,他們渴望被關注,得到更多的關懷,而遊戲卻恰好能滿足這種心理需求,在現實中很失意,但在遊戲中卻可以成為高手級別,有種萬眾矚目感。因此要減少他們的遊戲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應當給與更多的關懷與關愛。

二:指導樹立正確觀念,並營造良好環境

首先是對於青少年,正值思想認知全面發育完善的階段,因此當耐心的加以解釋,讓他們明白其中的利與弊,並適宜的控制他們的遊戲行為。但是有許多家中不僅沒有加以引導與控制,反而促長其遊戲行為,比如當孩子賭氣的時候會以讓孩子玩手機哄孩子;做事情的時候讓孩子玩手機打發時間;甚至我們在醫院中也時而看見抱著手機玩的,青少年會如何認知可想而知。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其次是對於成年人,成年人已對於自我行為具有完全負責的能力,因此應該意識到遊戲這一行為,在玩的時候不應當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適當加以節制。

三:豐富業餘生活,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

我們可以在空餘時間多培養一些其他的愛好,從而分散對於遊戲的注意力,很多人不由自主的玩遊戲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因此應該找到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物去填補多餘的空餘時間。

玩遊戲也能玩成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應當如何解除?

遊戲成癮所帶來的危害並不全在於本身,還在於其他併發的症狀,就如同糖尿病,併發症比本身更具危害。應對遊戲成癮我們應當給與適當的心理干預,矯正其偏離的認知,同時結合患者本身的症狀對應採取治療手段。

目前醫學正在對於遊戲成癮進行全面研究,我們期待有突破性發展的那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