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 跌落塵埃

人過五十 跌落塵埃海成我我提出的觀點是: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一個人從孩提時代起一直到學生時代屬於積累上升能量的時期,步入社會後開始參加社會活動時起開始上升。到了四十五六達到峰值,然後轉為下降,至五十歲下降加速,而且演變為自由落體。如果你是一顆星的話,此時就是隕落,直至跌落塵埃。

人過五十 跌落塵埃一、捕風捉影話塵埃 現在,從省級以下的黨政機關到行政事業性單位,五十歲以後依然在負責崗位上、依然身居要職的難覓蹤影,若有的話那簡直就是貨真價實的鳳毛麟角。市、縣級黨政機關完全是40幾、30幾甚至是20幾歲年輕人的天下。過了五十的人在機關裡只能是噤若寒蟬般的坐在角落裡做些具體的業務工作,幾乎完全被排除在權力圈子之外,成為了政壇上、官場裡的下腳料。

中國有著敬老的傳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明證。歷史上,老齡人在國家行政事務上或者在軍事鬥爭中有所建樹的例子不勝枚舉。人到五十,並不能算是垂垂老矣,而正是精力較旺盛、經驗較豐富、思想較成熟的時期。對於年歲大一點的人參政主政,一些人會有“老年人保守,缺乏開拓進取精神”的成見。殊不知,當今在鄉鎮、縣、市黨政領導機關及其所屬部門的層面上,很大程度上缺乏的就是穩健的作風,由此造成的弊端比比皆是。

人過五十 跌落塵埃依照現在社會的潛規則,人到五十就成了雞肋,成了單位的邊緣人物。無形中,人的政治生命以及正常的工作壽命,立即被折去十年。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提前給一些尚在享受權利、地位的人們以危機感與恐懼感,於是,“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的觀念應運而生。

過去以為年紀大的、在權力場中比較久的人往往比較容易貪腐,現在的事實是,年輕官員們在貪腐方面更有極為出色的表現。有的貪腐分子雖年紀不大,但在金錢物質面前動起手來毫不猶豫、毫不膽怯、毫不手軟,穩、準、狠幹淨利落,令一些老的貪腐分子也自愧弗如!現在的黨政機關以及所屬部門的領導層人員年齡構成算是年輕化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創新精神有所增強。

但不可否認,由此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主要是:在對於我們民族、我們黨的一些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揚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斷層。在理論的指導意義在名義上被強調到無以復加的地位,經驗的取得與應用在實際上被貶低為不正統不科學的大背景下,浮躁之風、冒進之風盛行、行政決策失誤、局勢掌控不力。隨之帶來的,在一些地方,群眾利益保障乏力,政令難以暢通,安全問題頻發,官民情緒對立,公權力威信下降等等。

實際上,無論在領導層面上還是在業務工作層面上,人員的構成還是“老中青三結合”為最好。但在實際操作上,誰上誰下誰退誰進的問題又將是一個哥德巴赫猜想,這個難題大概只有高超的政治家才能解決吧。

人過五十 跌落塵埃二、人在塵埃話塵埃 以上是我一個草民對於某些社會問題的看法,可能沒有令人入目的價值。而且,本人也是一個“六零後”,說了以上的話,別人會不會產生自鳴不平的嫌疑呢?沒那意思。人到這個年齡段,你會感到來自社會和來自單位的一絲絲涼意。在單位被邊緣化,你也許會感到自我價值的缺失與歸屬感的弱化;在社會被邊緣化,你也許會感到生命活力的不濟與種種的無奈。

當一些官員們因年齡過口原因而退下領導職務的時候,他們會像一個久病的人自知何時會死去一樣,事先做好各種各樣的準備,起碼在經濟上會取得實實在在的收穫,上對得起父母,下對得起子女,晚年會衣食無憂。

但是一般人員便不同了,你由於五十歲便要內退或離職或不再擔任重要的行政、業務工作,你在經濟待遇與實際收入上便會大打折扣。絕大多數的機關工作人員社會生存能力有限,這一系列的提前動作,實際上等於縮短了你的經濟生命,甚至會在家庭未來生活的經濟保障上陷入困境。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南方某地一同行剛剛年屆五十就內退了,而且內退之後的工資只有每月2000餘元。每月2000?他有老婆孩子嗎?他有老父老母嗎?今後的生活問題如何解決?每念及此,心中不安。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真有“兔死狐悲”的那種感覺!有網友雲:“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有道理呀!人過五十,能夠改變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必須接受改變的東西會越來越多。最好的心態是自己改變自己,與時俱進吧!心情放鬆、眼界放寬、腳步放慢、脫去外衣、拂去粉飾、迴歸真我。人過五十 跌落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