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讲究多,且行且珍“膝”

登山讲究多,且行且珍“膝”

登山健身作为一种有氧运动,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登山能通过吸入的氧气燃烧体内的脂肪和葡萄糖,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和消耗多余脂肪的目的。同时,登山还是一项“有撞击性的运动”,对骨骼的刺激比较大,对延缓骨质流失、促进钙的吸收有很大好处。

就像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一样,登山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对膝关节的磨损较大,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与地面行走相比,人体对膝关节的压力增加了四至五倍!

哈医大四院骨科五病房主任廉永云教授提示大家:爬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但我们也要注意一点自我维护,就像一部车,保养不好,没开多久就坏了,保养得好,可以一直开很久。希望您保养好膝盖,放开眼界,找寻山野给您的乐趣。

登山技巧有讲究

1.缓慢上升。人在行走和运动时,膝关节是在做屈伸运动的,这时各个关节之间会发生摩擦,髌骨和股骨内、外侧髁会承受压力,这个压力由于运动的方式不同,大小也不同。人在爬山时,这个压力会更大,这是因为膝关节在弯曲时会负担全身的重量。缓慢上升是用很缓慢的步划,很好地节省体力,肌肉不疲劳并且有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2.找准呼吸频率。和缓慢上升的脚步配合,采用绵长呼吸法。由于每个人的脚步频率以及肺活量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准到自己的呼吸频率。如果呼吸和心跳加快,那么可以停下来,深呼深吸稳定一下。

3.下山姿势要正确。对于喜欢爬山运动的人来说,上山时兴致勃勃,一到下山就犯难了,因为此时膝盖开始“闹革命”。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上山时膝关节负重等于自身体重,而下山时除了自身体重以外,膝关节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尤其在下山时,软骨面之间的受力强度可达自身体重的3至6倍,这样的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从而造成慢性劳损。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地“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得笔直。这样虽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但是很容易造成膝劳损和脚踝扭伤。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下山时膝盖所受冲力最大,因此一定要避免直腿下降。更不能跑步下山,在跑步时膝受到冲力最大。屈膝下降是下山的正确姿势,膝盖微屈着下山,可以有效减少对膝的冲力。现在很多登山爱好者觉得爬山是一项全身的运动,但往往就忽视了下山会让关节的负重加剧。

4.学会装登山包的技巧。选择背负调节系统比较好的背囊,比如上山时重心要稍高、下山时重心可偏低。

5.走山路的技巧。各个地区山民走路的时候就好比草上飞,其实可以发现,他们走路时脚底平贴地面滑行,脚抬的不高,膝盖弯曲不大,依靠的是大腿和身体的前倾,这样的在重心快速移动的时候,平稳和轻快的行进得以保证,而且震动非常小。并且记住,行走时,对膝盖相对较好,一般要选择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 骨五科于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