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農事鐘點工」走俏

本報訊(李澤華丁少義謝偉娜)7月3日,在曲周縣第四疃鎮閣潤多肉植物種植基地整齊劃一的溫室大棚內處處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農事鐘點工”三五成群,有的澆水保溼,有的鬆土通氣,有的鋤草助長,一派繁忙景象。

“我在這裡已經工作五年了,主要負責人工鋤草、滴管澆水、翻耕土壤等農活,平均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掙50多塊錢。”第四疃鎮杏園村年過六旬的老農李秋林美滋滋地說,“足不出戶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輕鬆掙到錢,還不影響幹家裡的活兒,真是掙錢顧家兩不誤。”

據瞭解,曲周“農事鐘點工”一般是農村比較閒散的勞動力,多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為主。留守婦女大多在家照顧老人或孩子上學,留守老人大多以家務雜活為主,業餘時間相對比較充裕。同李秋林一樣,目前全縣有3000多名“農事鐘點工”活躍在農事一線、生產車間,成為“三農”戰線一道靚麗風景。

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曲周特色種植、設施農業、休閒農業等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曲周鎮育苗產業、第四疃鎮杏園村多肉大棚、安寨鎮前衙村有機葡萄、大河道後老營西瓜種植等100多個特色專業村相繼形成,發展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1000多家。每到農忙季節,許多種植大戶、育苗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需要僱傭大量幫工,“農事鐘點工”由此應運而生,既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燃眉之急,創造了經濟效益,又為農民增加了創收機會。據不完全統計,以工作量計酬,鐘點工每天可獲取50-150元不等報酬,今年上半年,“農事鐘點工”增收300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