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湖南臨澧人,1886年3月20日生。早年加入同盟會,1921年加入共產黨,成為我黨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他曾參加南昌起義、長征等重要革命活動,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二屆副委員長。是我黨德高望重的領導人之一,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並稱“延安五老”。

罕見的國共兩黨創始人

林伯渠年輕時在日本公費留學,因不滿清政府的腐敗,獨自去了東北。等推翻清政府後,林伯渠又參與了同盟會反對袁世凱的運動,得罪了袁世凱,逃到日本避難,在日本遇到了孫中山。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1913年,孫中山在日本

1914年7月,孫中山為了繼續革命,決定在東京改造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當時規定,凡參加中華革命黨的黨員,都要按手印,宣誓效忠孫中山。在許多老黨員對此表示反對的情況下,林伯渠為了革命能夠進行下去,同廖仲愷等少數同志毅然打手印,宣誓追隨孫中山。隨後,他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

林伯渠雪中送炭,讓孫中山極為感動,說林伯渠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但林伯渠在接觸了共產主義思想後,認為共產主義比三民主義更適合中國的革命,於是經李大釗和陳獨秀介紹,於1921年1月加入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林伯渠按照黨的指示,前往廣州孫中山的總統府任職。他經常向孫中山宣傳、轉達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主張,成為中國共產黨同孫中山聯繫的一座橋樑。他利用同孫中山的密切關係,安排李大釗、陳獨秀等同孫中山會晤。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同孫中山的會晤,也是林伯渠居中聯繫的。

既是國民黨的創始人,又是共產黨的創始人,這是非常罕見的。吳玉章評價林伯渠一生的組詩中的一首這樣寫到:

十月革命照萬方,聯俄聯共好主張。

中山改組國民黨,還仗伯渠作橋樑。

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開始再一次合作,蔣介石承認陝甘寧邊區的合法地位,而陝甘寧邊區的主席,就是林伯渠,毛主席還幽默地說:“林老現在是我們的父母官了。”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1937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在延安。

遭遇危險 巧裝打扮

林伯渠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遭遇危險。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鬥爭,北伐戰爭前就已任國民黨中執委常委兼農民部部長等職,成了國民黨的顯赫人物。北伐戰爭後,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背叛了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大浪淘沙的歲月裡,林伯渠毅然拋棄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高官厚祿,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他來到香港避難。然而一到香港,他就遭到帝國主義鷹犬和國民黨特務的追捕。在此情況下,組織上決定讓他離港赴滬避風。

1927年10月的一天,林伯渠乘坐一艘英國客輪從香港駛往上海。黃昏,船近汕頭時,一艘國民黨海軍快艇突然迎面飛馳而來,打著旗語讓客輪停行。客輪停下後,十幾個荷槍實彈的國民黨軍警蜂擁而上。

這一切,被林伯渠看得清清楚楚。經驗告訴他,國民黨軍警就要搜捕了,其主要目標很可能就是針對自己的。要立即想個辦法,決不能束手就擒!於是,他連忙擒起小包袱走進船尾的廁所裡。

從廁所裡出來,林伯渠的裝束變了:灰布長衫脫了下來,代之的是一件破舊的青布短衫;皮革換掉了,一雙麻耳布片草鞋套在了腳上;眼鏡摘除了,臉上弄了不少汙垢,頭髮也亂蓬蓬的。

他徑直來到伙房門口,見幾個伙伕都是中國人,又正忙著開飯,林伯渠就走到一個領班模樣的人的跟前,對他說:“大師傅,請您行行好!我內弟在上海鴻利洋行做工,得了急病。我去看病人,走得急,盤纏不夠了,讓我幹些雜活,不要工錢,只混頓飯吃,行麼?”

說著從包袱裡掏出一小盒點心和兩包香菸,遞給了這個伙伕。

伙伕接過後,把林伯渠上下打量了一陣子後,說道:“好吧!你到鍋爐房去,那裡缺人。不過話還得說清楚,工錢沒有,飯一天兩頓,管飽。”

林伯渠道謝後便開始幹活,沒一會兩個國民黨軍警走了過來,其中一個軍官模樣的手裡還攥著一把照片。原來,這夥軍警得到了香港特務機關的報告,正是前來執行封鎖海面任務緝拿林伯渠的。富有鬥爭經驗的林伯渠,對敵人視而不見,從容地擰開氣門閥,頓時,小小的鍋爐房裡霧氣繚繞。接著,他一鏟一鏟地往爐膛里加煤。國民黨軍盤問了角落裡蜷縮躺著,剛被林伯渠替下的真正的鍋爐工,沒看到可疑的人便揚長而去了。

林伯渠憑藉自己遇事冷靜機智的應對方法,成功躲過了這次的危險遭遇。

手舉馬燈的老英雄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林伯渠隨軍出發。在長征途中,林伯渠任紅軍總供給部長,為保證紅軍部隊的給養,仍然擔負著籌糧籌款的重任。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的林伯渠

組織上給他配了一匹馬,可他卻很少騎,總是把文件和警衛的揹包馱在馬背上,自己則拄著一根從瑞金帶來的棍子,高一腳低一腳地步行。警衛員多次勸他上馬,他都風趣地說:“大家都用兩條腿走,我現在已經多了一條‘腿’了,為什麼一定要用四條腿呢?”

進入草地後的一天深夜,林伯渠從衛生隊回來,看見警衛員小黃正往熱水瓶裡灌開水。他命令道:“灌滿水後把它送到衛生隊去,傷病員比我更需要它,別再把暖瓶拿回來了。”小黃知道這暖瓶的來歷,那是紅軍打遵義時繳獲的,之後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長征途中,林伯渠泡乾糧、吃藥都得靠它。特別是進入草地後,它更是立了大功。想著這些,小黃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他想,部長頭髮都白了,還堅持同大家一起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小黃捨不得,但又不得不服從命令。

在長途的夜行軍中,林伯渠年紀大,身體也較衰弱,自然比起青年同志更要勞累和疲乏。但他有著一股堅韌不拔的毅力,從不說苦。每次行軍時,他總是提著那一盞小馬燈或前或後的照顧著同志。他的小馬燈從不個人佔用,一定要把光亮照著大家。他不僅是在險隘難行的路口,舉燈照耀著,讓同志走過去,還交代後面的同志要注意險路。每次遇到溪流沼澤,他都要用一根竹棍子,走在前面探路,引導大家安全地通過去。紅軍女戰士李堅曾用山歌這樣唱道:

年過半百老英雄,又當部長又當兵。

山高水深何所懼,手舉馬燈照人行。

黃鎮在長征中的那幅素描,畫著林老提著小馬燈,雄姿煥發,闊步朝前,就很真實地表現出了長征中老英雄的精神面貌。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陳列在湖南臨澧縣博物館裡的油畫。林伯渠正提著馬燈和戰士們一起過雪山。

黨的領導人對林伯渠始終高度評價。1945年是林伯渠虛齡60壽辰,3月28日出版的《解放日報》發表了經毛澤東親自修改的中共中央委員會為林伯渠的壽辰祝詞。祝詞稱讚說:“你是我國革命老戰士,自辛亥以來,在歷史進程中,你總站在革命的最前線。”“中國人民的解放快要勝利了,你的生日,將是中國人民最歡喜的一天。”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1948年,賀龍、馬明方、習仲勳、林伯渠、賈拓夫、王維舟在綏德。

年過半百走長征,毛澤東曾幽默地尊稱他“父母官”

林伯渠在開國大典上

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病逝,享年74歲。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致悼詞說:“他經歷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三個歷史階段。在每個革命的歷史階段,他都是徹底的革命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