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長征”一詞的來歷

“長征”一詞的來歷

一提及“長征”,便知是1934年10月主力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到陝北的戰略大轉移。但紅軍在長征前動員和開始後一段時間裡,是沒有“長征”的這一稱謂,總部所發的命令、訓令中,稱作“突圍”、“反攻”,又叫“西進”。1935年2月8日的《遵義會議決議》中,仍稱之為“突圍行動”。從紅軍官兵的回憶文章看,也有多種說法,如“突圍行動”、“長途行軍”、“西征”、“戰略轉移”、“開闢新的根據地”等等。

“長征”一詞最早出現在1935年5月間。其時紅軍一方面軍已入四川,紅軍總部以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佈了《中國工農紅軍佈告》,抨擊四川軍閥欺壓彝族同胞,宣示紅軍的民族平等政策和嚴明紀律。《佈告》採用六言駢句形式,通俗簡明,朗朗上口,易記易傳,內中第一次將紅軍的戰略轉移稱作了“長征”: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彝人太毒。苛捐雜稅重重,又復妄加殺戮。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

自從《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中首次使用“長征”後,漸次傳播開來,如1935年6月12日,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徐向前等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西征軍萬里長征,屢克名城,迭摧強敵。”

7月,紅軍總政治部的《紅星報》,發表了題為《以進攻的戰鬥大量消滅敵人創造川陝甘新蘇區》的社論,社論中也使用了“萬里長征”一詞。

10月19日,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毛澤東在會上說:“從瑞金算起,12個月又2天,我們走過了贛、閩、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11個省……最多的走了2萬5千里,這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長征!”

以後“長征”頻頻出現在了毛澤東的講話、文章中。毛澤東還寫過膾炙人口的七律《長征》。此後,“長征”成了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戰略大轉移的專用名詞,廣泛應用在講話、文件、文章、報紙、刊物,以及教科書中,一直延續至今。(梅 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