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最「糉」要的還是……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端午安康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18

6月

星期一

小時候

端午節是口中香甜的粽子

上學時

端午節是對屈原跳江的緬懷

如今長大

端午節是因忙碌工作不能歸家的思念

......

棹影斡波飛萬劍 ——賽龍舟

端午龍舟競渡是為了表達搶救屈原願望的傳說,最早見於南朝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明末清初廣東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八記載了廣東龍舟競渡場景:“五月時,洪流滂濞,放於百里。鄉人為龍舟之會,觀者畫船雲合,首尾相銜,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龍舟長十餘丈,高七八尺,龍髯去水二尺。額與項坐六七人。中有錦亭,坐倍之。旗者、蓋者、鉦鼓者、揮橈擊枻者,不下七八十人。競渡則驚濤湧起,雷雨交馳。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斯亦遊觀之至侈者。廣中龍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鄉鄉有之。”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時至今日,每逢端午龍舟競賽人山人海的盛況依然存在,消防蜀黍溫馨提醒大家觀看賽龍舟時要注意:

1、有序觀看賽龍舟,不推擠,以免發生踩踏或落水;

2、帶孩子觀看賽龍舟的家長,一定要注意看護好孩子的安全,以免落水。

香裡晶瑩玉一團——吃粽子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端午節吃粽子如同中秋節吃月餅,關於五月五日吃粽子是為了祭祀屈原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每年端午節,偶有人在煮粽子時因一時疏忽而釀成悲劇:

江西夫妻煮粽子雙雙中毒身亡!

今年6月4日,江西一家飯店有兩人因燒煤球煮粽子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據瞭解,端午節將至,夫妻二人包起了粽子賣。前幾天,他們都用煤氣灶煮粽子,可能覺得成本太大,就買來一個煤爐和一堆煤球來煮。目前,初步判斷兩人是由燒煤球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

八旬老人煮粽子引發火災致3家被燒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2009年端午節,廣州市中山三路北橫街巷內一住宅平房,由於80多歲的老人燒柴煮粽子,不慎引發了火災,大火蔓延殃及相鄰兩間民居,所幸大火被及時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隨著經濟發展,現在很多人吃粽子都是買現成的加熱,但端午節家庭自行“包粽煮粽”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煮粽子時要注意用火安全:

1、煮粽子時最好不要離開廚房,一定要“看好火”,防止湯水溢出熄滅灶火,引發燃氣洩漏;

2、煮粽子時要防止煮鍋長時間無人看管,出現“燒乾鍋”;

3、注意及時清理灶臺附近的可燃易燃物,不要在灶臺附近設置窗簾,防止被灶火引燃。

艾符蒲酒祈昇平——燒艾草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古時,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然後,人們會將艾草焚燒掉。至今端午節還有燒艾草、懸掛艾草的習俗,而燒艾葉是端午節的一大火患,如果處置不當,便會引發火災。燒艾草的同時應注意防火安全。

1、在室內燃燒艾草時,一定要遠離柴草堆和可燃易燃物品;

2、在室外燃燒艾草時,最好選擇在背風區,避免由於風的作用而帶動火苗引發火災;

3、無論在室內室外,燃燒或煙燻艾草時一定要有專人把守,燃盡後檢查確保沒有任何火星方能離場;

4、要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不要隨意讓兒童燃燒或玩弄艾草;

5、懸掛在門框或窗戶外的艾草風乾後易燃,應及時進行處理,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生火災切不可慌張,應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

總之

過一個平安愉快的端午節

消防安全千萬不容忽視!

不多說啦

話說

你們喜歡吃鹹粽還是甜粽吖?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端午节,最“粽”要的还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