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玉文化 千古一谈

齐家文化玉器中和田玉材的使用是中国古代大量使用新疆地区玉材的一个开端,是和田"帝王玉"进入中原的第一站。也可以看成是"玉石之路"的开创早期。

齐家文化的玉器,分为两类:

①玉琮有大、中、小之殊,大型琮又可分为素面、嵌绿松石以及阳雕图案人物的竖长型和素面的横宽型、多棱型与横长型;琮体有弧面、平面之分以及射口到琮体四角的直折与弧折之异;动物头形琮、三棱异体琮等形状多样、精彩纷呈,重量不等。

齐玉文化 千古一谈

②和田青白玉精雕成羊头形。该琮质地细腻透明。琮面圆雕羊头中线起脊,底平,琮体横截面略呈三角形。羊头盘角延后,根部粗壮,尖端回卷。竖耳大眼,睛暴起。撑鼻以二螺旋阳纹表现之。用琮的射孔替代羊嘴,加上外鼓腮帮的烘托,既表现了羊的警觉机灵,又给这温驯的草食动物平添些许的恐怖与神秘。

工具类分类

牙璋

①牙璋甲:墨玉质,体扁平,打磨光亮,白色的沁斑密集呈片状。柄部末端呈不对称内弧形,两侧微弧内束,如火炬状,一穿。栏两边有对称的两组三齿扉矛,体宽长,两腰斜直而前,至首端磨薄成新月形内弧刃。造型规矩,式样独特,庄严气派。

齐玉文化 千古一谈

②牙璋乙:墨绿色玉有灰白色沁,光洁的器表泛漾着玻璃光般的宝色。弧背,两侧内束成溜肩,宽体两腰内弧,内弧刃二尖角不对称。除刃部外,器面近边缘处阴刻一道细线纹,柄部刻三条细线为一组的网格纹,其上下各以二条平行线约束之。造型别致,纹饰素雅,十分罕见。

玉斧 ①豁口露齿斧:青白玉质,原打磨光滑的斧面因长期的风沙浸蚀而出现许多小凹点,赭褐色沁,略呈梯形,上下两端与一腰钝厚,开口的一侧稍微薄锐,当为钝粹的礼玉。斧钺主杀伐征战,乃王权的象征。

齐玉文化 千古一谈

②三孔三珠手斧:碧玉质覆咖啡色沁,长弧背两端长出内束,刃在长端,双面刃。近背处开一横长形穿,以便握持斧背。斧面镶嵌3颗绿松石和钻三圆穿,宝石与圆穿各作一行排列。

玉钺

①素面钺:绿玉质,浅赭色沁,光滑的钺面有条块状的"出苍"现象,即这些地方特别光亮,以手触摸有隐隐的凸起感。弧背矮角,两腰内弧,刃在宽端,双面刃略为弧出。近背部一圆穿。

齐玉文化 千古一谈

②方内钺:碧玉质有灰褐色沁,刃端尤甚。方内末端微弧,两腰呈不对称的内弧形,刃部弧出。内部钻一圆穿。钺面正中有一大孔。

③翘尖钺横长:碧玉有白色沁块,刃部沁斑呈草黄色。钺尖上翘,内部与钺体等宽浑连,近末端钻一圆穿。

齐家文化玉器中的一小部分,然已以其独有的造型和艺术风格,显现了它们所具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它们是我国由原始氏族社会迈向阶级社会古国文明仪礼勃兴的历史见证,堪为近年来我国古玉器的又一重要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