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警惕「官」字仿器

古瓷器中,確實有帶“官”字和“新官”字款的。據有關窯址,墓葬考古資料統計和國內的研究論述,對這種“官”字款器(含“新官”款,下同)可以歸納如下:

一、從燒製時間上看,它們出現於唐代晚期,經五代,至北宋中期停燒。

二、從窯口和瓷種上看:1、北方定窯的“官”款器只出現於晚唐至北宋中期的白瓷產品中;2、耀州窯的“官”款器只出現於五代時期黃堡窯的仿越窯青瓷產品中;3、南方越窯“官”字款瓷器,僅從五代和遼的兩個墓葬中分別出土過一隻青瓷雙系罐和一隻青瓷花口盤。另外,在內蒙古赤峰市缸瓦窯遺址出土的匣缽和墊柱上發現刻有“官”“新官”款,但未發現刻“官”款的該窯瓷器標本。

如何警惕“官”字仿器

三、從質量上看,凡帶“官”字款的瓷器都屬於各自窯場中的優質產品。例如,1984年在西安火燒壁唐長安城安定坊遺址窖藏中,一次出土了33件“官”款定窯白瓷器,件件精美無比。而五代耀州黃堡窯的“官”款產品,無論其釉色或工藝都可與同時代的越窯精品相媲美。

四、從生產目的上看:“官”款瓷器是在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窯”出現以前(北宋後期)生產的,因此它既不同於宋元明清的官窯器,也不是民用商品瓷,而是地方民間窯場向朝廷進獻的貢器或者官府的定燒器。

五、從數量上看,這種“官”字款瓷器的燒造並不算多。1979年馮先銘先生的《有關臨安錢寬墓出土“官”“新官”款白瓷問題》一文中,對當時國內外所發現的出土及公藏、私藏“官”款瓷器(含有款殘底)進行了列表統計,共彙總為70件。1999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權奎山教授在其《關於唐宋瓷器上的“官”“新官”字款問題》一文中說:“迄今發現的‘官’‘新官’字款瓷器的數量,據初步統計,已逾200件”(見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編《中國古陶瓷研究》第5輯,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這個統計中不但包括完整器,也包括帶“官”字款的器底殘片。我認為,還會有一些民間收藏的標本未被收錄,但不會太多。

如何警惕“官”字仿器

六、從器物造型上看,以碗、盤、碟類餐具最多,在少量瓶、壺、罐、盞託以及筆添這樣的文房具上也有發現。

七、從落款方式上看,均為劃刻款,大多數是在器物施釉後未入窯前用尖狀工具(不用刀)劃刻上去的,只有極少數是在露胎底部劃刻的。

八、從書體上看,行、楷、草書皆有,以行書居多,未見隸、篆。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內古玩市場上就出現了幾種底部凸印或凹印“官”字款的假古董瓷器,其中有一種注漿薄胎白釉器使許多初涉古瓷收藏者上當。這種薄胎白釉器都用乳白釉注漿,一般外部都模印上龍鳳、松鶴等圖案,在器物外底中心凸印一篆體“官”字。在未注漿前,把藍色、黃色的龍、鳳、紅色的火雲等透明圖案紙預置於器壁內部,注漿燒成後這些彩色圖案就隱在白釉器內部了。逆光看是印花白釉器,迎光看,夾在內外壁白釉內的彩色圖案就顯現出來。其實,初入藏道的朋友之所以上當受騙,是他們不瞭解古瓷的生產和工藝。首先,古代瓷器的白釉達不到注漿器這樣的白度;其次,古代制瓷技術中沒有注漿以及在器內貼印彩色圖案的現代工藝;第三,除前述“官”字款瓷器外,更無篆體“官”字款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