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一线教师!

炮轰一线教师!

暑假到来,各地又在抓学生减负,频频出台“禁补令”。河南很多地方的学校要求教师签师德承诺书,承诺暑假期间不做有偿家教,不去课外辅导班上课。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要求不准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不准将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

近些年随着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假期补课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家长不堪重负,社会怨声载道。过去10多年,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我国出台了不少减负令,很多被冠以“史上最严”之名,但减负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大环境没有改观,很多家长根本不把减负令当回事;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看到商机,生长如雨后春笋;很多老师尝到假期补课的甜头,根本停不下来。

原来“禁补令”很多都是发个通知,没人查处,补课教师根本不当回事,这里讲罢那里讲,恰似补课游击队;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查处动真格,开始让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很多教师开始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去培训机构“走穴”了,很不适应。

最近,一片微信文章被广为转发,题为《一线教师炮轰教育部:每年严禁在职教师私下补课,别再自欺欺人了!》。文章不但分析了全国暑假补课现状,指出了问题根源,而且开出了“药方”:“我认为,在目前教育资源还无法均衡的情况下,在学生补课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还是要恢复学校补课为好。很多时候我弄不明白,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不是靠贪污,也不是依靠灰色收入,依靠自己的劳动,辛辛苦苦赚一点钱错在哪里?”

这个反问,折射的是对禁止有偿补课的不满。他认为不但要补,还有光明正大地补,大张旗鼓地补,在学校里补,学生提高了分数,老师提高了收入,这样才是“双赢”。

真的是“双赢”之举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职教师搞有偿补课,有损师德和师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可以一直延续到课外,这也是教师分内的工作,如果一旦这种辅导变成收费行为,纯洁师生关系就变成了金钱关系,这对孩子心灵也是一种伤害;有偿补课异化了义务教育这一公共产品属性,将公共教育资源私人产品化、商品化,不仅损害了儿童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更为严重的,违背了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危害是多方面的,叫停势在必行。

在世界各地,很多国家法律和政策制定者都意识到,对有偿补课,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不能放任发展,否则将对学校教育造成一定程度伤害,还将冲击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强化社会分层。他们治理公立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力度更大,一经发现违规者,有的记入档案,有的解聘。

有偿补课禁令年年发,一年比一年严厉,一年比一年具体,这透漏出禁止在职教师暑假补课不是一阵风,将会是新常态。新常态需要主动适应。

八项规定出台后,很多干部经历了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积极到积极、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艰难过程,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坚定执行、精准执行,但也存在一些以“对策”对“政策”,以“变身”对“变化”的不良行为。自以为聪明的人,很多吃了苦头,轻则党纪处分,重则身陷囹圄。习惯了暑假补课的教师,不要“犟牛拉犁——鞭子打上身了才照沟走”地被动执行,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谨谨慎慎,要学会紧急刹车,变换安全车道,切莫在危险的道路越走越远。

炮轰一线教师!

最后通牒一般,

赤裸裸的威胁不是吗?

原题为:教师“禁补”不适症该咋治?

原文出自《商丘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