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自動駕駛,又稱無人駕駛,是近幾年炒得很火的一件事。

一方面,尖端科技的發展和應用,讓無論傳統車廠、新興車企甚至互聯網企業,紛紛跨界,爭相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先入者,以期大有作為。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卻在不斷製造事端,因自動駕駛導致的傷亡事故屢有發生,如在今年3月20日,美國坦桑尼亞州Uber自動駕駛車撞死橫穿馬路的行人事件,因此,自動駕駛又成為交通安全的巨大隱患。

那麼,自動駕駛能不能實現?必須要克服那些問題?

我們的觀點是,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那麼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現實生活中,駕駛汽車無法克服的“制動非安全區”

道路交通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其特殊就特殊在它是一個高度“危險”的場所。進入道路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等,彼此之間是由於“危險”而聯繫到了一起,他們都是在“危險”之中尋求“安全”的。

長期以來,人們總希望緊急制動時在原地就能把汽車立即停住,但是在客觀實際中卻是斷然行不通的。因為汽車行駛中所儲備的慣性動能,在緊急制動時,自然會使車輛繼續行駛一段距離才能釋放完。在這一段距離內隨時都可能發生事故,因此常稱它為“制動非安全區”。

而道路上的“危險”,說到底,就是因為汽車行駛時的運動慣性所產生的“制動非安全區”的存在。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如果道路上只有一輛車,而沒有其他的車輛、行人、路口、彎道、坡道等等,就形不成“制動非安全區”。也就是說,“制動非安全區”至少要有兩方才能行成,只有一方是行不成“制動非安全區”的。

再進一步講,如果緊急制動能在原地把車停住,那麼“制動非安全區”也就不存在了,道路上也就沒有危險了,更不需要制定《道交法》了。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基於以上事實,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在駛入“制動非安全區”時,一旦其他車輛或行人發生阻斷交通的行為,其必然是停不住的,發生事故在所難免。

也許有人會說,這種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沒有 “違規”,責任就應該由阻斷交通的車輛或行人負責。但是,不光我國《道交法》不會允許,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道交法》也不會允許。

那些出色的駕駛員是如何長期做到安全駕駛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說某某駕駛員開了一輩子車也沒有出過事故,甚至連一些小的刮蹭也沒有發生;在一些運輸單位,做到“安全行車百萬公里”的出色駕駛員比比皆是,他們是如何做到安全駕駛的呢?

歸結起來有8個字:遵守秩序,不失預防。這是交通安全八字方針,也是長期做到安全駕駛的不二法則。

這八個字,由我國《道交法》總則第一條歸結而來。我國現行《道交法》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合理、最具有實踐意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之一。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任何一部法,總則規定,特別是總則第一條的規定,都是在整部法律中起統領作用。我國《道交法》第一條有五大立法目的:“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

五大立法目的,一開首就強調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的統一性、不可分割性。因為只有首先達到“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即“和”前邊的目的,才能產生“和”後邊連著的“減少交通事故”等諸多目的。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緊緊擰在一起,不可分割,是避免事故做到安全出行的唯一做法,是始終與每個交通參與者形影不離的關係。因此,我們用“遵守秩序,不失預防”這8個字進行了歸結。

“遵守秩序”是基本的,而 “不失預防”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誰的安全都無法保障。

現階段所謂“自動駕駛”,只不過是輔助駕駛,更不可能改善交通安全現狀

自動駕駛已被“公認”為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世界各國汽車行業紛紛加入這一新興領域,而我國也在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這是繼《中國製造 2025》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又一項重大頂層設計,也被認為將有力助推中國自動駕駛的發展。

這種形勢下,包括汽車主機廠、科技企業、零部件供應商、專業院校等紛紛深入這一領域,不僅大眾、豐田、通用、日產、本田、雷諾等全球車企巨頭紛紛加大對無人駕駛的“押注”,國產品牌中的長安、上汽、東風、廣汽、比亞迪、長城等自主車企也加快在無人駕駛領域的佈局,此外,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也集體湧入欲搶一席之地。比如,百度在實施“Apollo阿波羅計劃”後,成為國內乃至世範圍內自動駕駛領域很有影響力的“競爭者”,而且就在今年4月1日,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正式啟動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基地車輛測試。據悉,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向百度公司和金龍客車兩家公司頒發了福建省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牌照。自此,自動駕駛在福建正式進入路測階段。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自動駕駛領域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從現階段來看,所謂自動駕駛充其量只不過是輔助駕駛而已,更不可能改善交通安全現狀。

可能有人會說,自動駕駛誕生以來,只發生了有限幾次交通事故,而現在每年全國的交通事故次數和傷亡人數,遠遠超過自動駕駛。

這裡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當前道路上的交通事故,絕大多數原因是駕駛人未能透徹認識危險,因此,在“安全區”沒有采取“預防”措施,造成“制動非安全區”沒有措施延續,一旦與己發生相遇關係的車輛或行人在“制動非安全區”出錯,十有八九會發生事故。這些駕駛人在遇到情況時緊急制動、來不及制動以及猛打方向躲閃危險等,是其控車能力滑向零的表現,是事故的影子。

如果汽車不能克服“制動非安全區”,自動駕駛實現無望

而長期做到安全行車的駕駛人在道路上遇到對方時,在“安全區”採取預防措施,並延續過“制動非安全區”,直至完全擺脫最後危險點影響限制的範圍,他們就是在“採取措施——延續措施——通過危險點——採取措施——延續措施——通過危險點……”這樣的反覆循環過程來完成安全行車全程的。

寄言自動駕駛

從實際角度來講,我們並不拒絕新事物,相反,我們對新事物更持歡迎態度。自動駕駛是汽車產業的美好願望,也是汽車智能化的最高境界。然而,在現階段,所謂“自動駕駛”充其量還只能稱之為“輔助駕駛”,因為其無法克服汽車行駛時“制動非安全區”的存在,更無法改善交通安全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